首页 -> 2003年第10期

成语中的文史知识

作者:唐金龙




  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浓宿后的精品,它在保留了古代汉语痕迹的同时,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好成语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化知识的捷径。
  
  成语中的天文历法
  
  古人根据日月星宿的位置来判定岁时节候。太阳正中时叫“日中”,将近日中叫“隅中”,太阳西斜叫“昃”。“日中则昃”常泛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反面。
  古人观察到北极星的斗柄正在初昏时指向东为春,指向南为夏,指向西为秋,指向北为冬,“星移斗转”是说星斗位置发生变化,表示季节在改变,用以比喻时间的推移。
  古人先是用地支来计日月时辰的,后来又配上天干。在十二支中,“卯”在“寅”之后,成语“寅吃卯粮”比喻入不敷出,钱粮预支。
  古人还往往把观测到的天象与人事结合起来。成语“日月合璧”是指阴历初一日月同升的现象,这在我国是很难见到的,因而古人附会为祥瑞。
  
  成语中的古代器物
  
  古代的量具及其单位要分长度、重量、容量三个方面来讲。成语“锱铢必较”“一发千钧”中的“锱”“铢”“钧”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两钧为一石。“锱铢必较”是说很少的钱都要计较,形容极其吝啬。成语“衡权轻重”“衡权利弊”中的“权”是秤锤,“衡”是秤杆,后来变成双音动词,有估计的意思。成语“斗粟尺布”“家无儋石”的“斗”,“儋”(或作“担”)“石”是古代的容量单位。古代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hú)。南宋末改五斗为一斛,两斛为一石,两石为一担。
  “循规蹈矩”“规矩准绳”等成语中的“规”指圆规,“矩”指曲尺,“准绳”即墨绳,是木工用来画定圆、方直线的标准工具,也被人们借用来指代一切行为的准则。“再接再厉”的“厉”本是磨刀石,引申为磨的意思。原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前,都要把嘴磨一磨。后比喻一次又一次不懈地努力。
  “破釜成舟”的“釜”类似现在的锅子,一般和甑配合用来煮饭。“钟鸣鼎食”的“钟”是乐器,形容富贵人家奢侈豪华的生活,吃饭时要奏乐、排列好几个鼎。“象箸玉杯”的“箸”是筷子。“觥筹交错”的“觥”是一种酒器,“筹”是行酒令用的筹码。“折冲尊俎”的“尊”及“移樽就教”的“樽”都是古代酒器,“折冲尊俎”原意为在会盟的宴会上制胜对方,后来泛指外交谈判。
  
  成语中的诗书画
  
  成语是浓缩的唐诗。如成语“绿叶成阴”源于“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叹花》)据《唐摭言》记载:杜牧佐宣州幕时,曾游湖州,见一民女,年十六有余,容颜极美。杜牧甚爱之,遂与其母约定:“等我十年,不来然后可嫁。”十四年后,杜牧任湖州刺史,那女子已嫁人生子,于是杜牧怅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位姑娘的爱慕之情和不能婚配的无可奈何的自伤心理。比喻女子出嫁后生有子女。“石破天惊”源于“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诗句形容李凭箜篌弹的好,使得正在补天的女娲入了迷,忘了自己的职责,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盆。比喻文章、议论或事态的发展出奇而惊人。“四海为家”出自“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人面对萧瑟秋风中的“故垒”(六朝时修建的江防工事),启发人们吸取历史教训,严防分裂局面的再次出现。原指国家统一,后指到处可以为家。
  我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名家星列。古人称笔墨纸砚为“文房四宝”。成语“磨穿铁砚”“手不停挥”形容练习书法的用功和坚持不懈。“铁画银钩”形容书法刚健而遒劲。“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今又比喻见解或议论极其深刻。“龙跳虎卧”“龙飞凤舞”“龙蛇飞动”“美女簪花”等成语,都用来形容书法的优美生动,多采多姿。至于成语“春蚓秋蛇”则是比喻书法的拙劣了。
  绘画方面。成语“胸有成竹”说的是以画竹闻名的宋代画家文同在落笔之前已有完整的构思,后用来比喻处理事情时心里现有打算。“双管齐下”本来指唐代画松名家张操能同时用两支笔齐挥的绝技,后比喻两件事同时进行。“画蛇添足”“画虎类犬”等成语,本义用来讥讽绘画的拙劣,或嘲笑作画者的徒劳乃至弄巧成拙。
  
  成语中的古音乐
  
  我国上古时期的乐律非常精微,有“五音”“六律”之说。“五音”指宫商角徵羽,近似简谱上的1 2 3 4 5。成语“五音不全”指人完全不懂音乐。“移宫换羽”指乐曲换调,也比喻事情的内容有变更。“引商刻羽”则指掌握严正的乐律。“律”本来指用以定标准音的十二支不同长度的律管,黄钟、大吕为开始的二律。成语“黄钟大吕”形容音律或文辞的正大、庄严和高妙。“黄钟毁弃”比喻贤才不被任用。
  古代乐器分八类,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称“八音”。成语“胶柱鼓瑟”“滥竽充数”“室如悬磬”“铜琶铁板”“哀丝豪竹”等成语,就分别使用了乐器的名称、类别,还描写了乐器的形态结构和演奏特色。至于“一板三眼”(也作“一板一眼”)中的“板眼”,是明清以后戏曲音乐的节拍,这个成语比喻言行有条有理,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
  “梨园”是唐玄宗教练歌舞艺人的地方,“梨园子弟”后来成为演员的别名。戏曲演员舞台上的表情动作叫“科”,逗引观众发笑的话叫做“诨”。成语“插科打诨”比喻滑稽逗乐。成语“一字一珠”“一串骊珠”“声情并茂”“响遏行云”等形容歌声婉转嘹亮,情切动人。而“高山流水”用以比喻奏出的乐曲高妙,但更多地用来比喻知己或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