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0期

2003年高考语文第四大题、第六大题分析

作者:田福春




  高考语文试卷中第四大题包含三道小题,分别是文言文的句子翻译,诗歌鉴赏,默写。文言文句子翻译是从第三大题中选出来的,与第三大题联系紧密,在对文言文的分析中,对此已经涉及。下面就诗歌鉴赏、默写作一分析。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要回答诗中的问题首先要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此诗写作者走访香积寺的所见所闻。诗人原不知有香积寺,路过山中听到寺院的钟声时,才顺道过访的。“数里入云峰”,可见香积寺在深山密林之中,正因为香积寺地处偏僻,因此,几乎没有一条可供人走的路去到寺中,只听到悠扬的钟声在深山中、树林间浮漾。清澈的泉水在高险的岩石间流动,似人的呜咽之声;日光照进浓阴蔽天的松林,也带有一丝寒意。这种境界是冷寂的,但也是正合王维之意的。直到傍晚,王维才到达香积寺,伫立潭边,毒龙无影,潭水澄清,足见寺僧禅理之高深。对这首诗的鉴赏,问题锁定在“诗眼”上,范围限制在第三联中。同学们对“诗眼”这一说法应该说不陌生,但是,为使所有考生都明白,命题者又对此作了解说,可见命题者的意图是不在名词上设置障碍。考生对于第三联中的“诗眼”“咽”“冷”并不难找,难的是“为什么”和“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第三联写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的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喑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呜咽。“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青松树密阴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咽”“冷”将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清与泉声的呜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
  全诗的特点是清静,冷寂,在这样的一种环境氛围下,作者用“咽”“冷”两个字以动衬静,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至此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的答案就出来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论语.雍也》)
  ⑵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⑶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默写选于两篇文,一首诗,均是同学们平时学习时要求背诵的篇目,也是《考试说明》所规定的篇目。默写也是对考生平时学习情况的检测。从同学们答题情况来看,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想不起来,在试卷上是空白;二是错别字太多。如有的同学将“潼”写成“童”;将“渚”写成“者”;将“文质彬彬”写成“文职林林”;将“萧萧”写成“潇潇”。高考对默写的要求非常严格,一句中出现一个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此题对同学们平时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提示。
  第六大题共3道小题,分别考查了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语言的仿写和改写。这3道小题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
  下面分别对考查的知识点作一解说:
  
  2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境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2分)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答:
  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给出了五个打乱了顺序的句子,要求考生给以正确的组合。答此类题首先是要先找出中心句,其次是要看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拿此题来说,在对五个句子分析之后,可以认为第④句是中心句,因为“草原带和森林带”是总说,后面几句都是对它的分说。紧接着,第②句照应“草原带”,说的是草原上的具体景象,接下来①③⑤句说的都是“森林带”,哪个应在先呢?通过比较,可以看出①句是具体描写森林的状态,③句是描写动物在森林里的活动,那么,就应从属于①句,⑤句是写鸟的鸣叫声,通过分析,前几句写的都是视觉形象,而鸟叫是听觉,应独立出来,并列在后面。至此,这段话的顺序是④②①③⑤。
  
  2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
  ①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
  ②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③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④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答: 。
  本题是给出4个材料的要点,要求对材料“整合”为一个单句。“整合”是今年的《考试说明》第一次提出,试题第一次落实。给出的材料是为“遗传”下定义,下定义的语言要求是简明、准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主干句,之后再添加定语。首先认定①句是主干句,主语是“遗传”;谓语是“是”;宾语是“繁殖过程”。再将②③④句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将之整合作为定语加入主干中去,形成定义的格式。答案可以是:遗传是指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也可以是: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叫做遗传。
  
  25.依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6分)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 。
  此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要求亲切友善,生动,不失原意。这个题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一道题,它既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又具有人文性。同时又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下面是几个考生的仿写实例:
  ①沉默是金,文静是银,除了宁静,什么也别留下。②轻轻地来,悄悄地走,不引起一丝嘈杂,不发生一点打闹。③放低你的音量,文雅对待他人。④留下图书,就留下了自尊;留下自尊,就留下了双倍价值。⑤与其做个孔乙己,不如做个葛朗台。⑥不带走一本书,就不会破费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