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2期
说明文的激趣性开头例谈
作者:沈德山
一、情境导入式 即借助文艺的描写,营造一种具体感人的情境,再引出文章说明对象。比如:
在酒楼上,在菜馆里,在贵人的饭厅,在穷人的食摊,在小菜场,在灶披间,在一切公共的食堂,在一切卖吃买吃的地方,尤其是在科学先生的宴席上,我们都可以听到荤与素这两兄弟在争论、在暗斗。
这是高士其《荤哥哥与素弟弟的论争》一文的开头,它就像一出戏拉开了帷幕,让我们看到了场景和人物——荤哥哥和素弟弟。这两个角色其实就是本文的说明对象:荤食与素食,只是已经拟人化了;也正因为这一艺术化的处理,就为正文部分轻松活泼、趣味盎然地介绍荤食与素食的异同点、作用以及与人之经济条件的关系等营造了恰当的氛围。显然,这种戏剧化的开头极易使读者的阅读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激发。
二、识见拓展式 即在通过形象肯定读者已有知识、见解的基础上,指出其缺漏或偏差之处,由此造成的新知与旧知的矛盾,必然会引发读者进一步求索的兴趣。比如:
每当风和日丽的时候,人们常常会在万花丛中碰到一种翩翩起舞、色彩绚丽而轻巧单弱的昆虫——蝴蝶。但是人们却很少能想象得到,在这个“华丽家庭”中竟也有不畏长途艰险,敢于翻越高山大洋的佼佼者。美洲“彩蝶王”就是这样一种奇特的大蝴蝶。
我们对蝴蝶应当熟悉,知道它色彩绚丽、舞姿迷人,但怎么也想象不到纤巧的蝴蝶中居然还有能像候鸟一样进行长途迁徙者。引例开头由知识补缺切入,自然给人新异之感,于是,好奇心驱使我们去追读下文。
三、“功利诱导”式 如果文章旨在促成读者的某种具体行为,那么,瞄准读者与之相关的物质需求或精神需求,在文章开头作出可予满足的承诺,自然就较易产生阅读兴趣,因为现实的功利需求极易转化成行为的动机。
您想观赏八达岭长城的雄姿吗?您想领略在北戴河畅游嬉水的乐趣吗?您想得到在避暑山庄消夏纳凉的快意吗?密云县开发旅游的目标就是:让国内外广大游客在本县得到以上种种享受。
这是一篇介绍密云县旅游特色的文章的开头。本文的目的明显在于促成读者密云一游,而作为旅游者,最关心的无过于有无特色景点和优质服务,正是有鉴于此,开头才作出了有的放矢的许诺,难免让读者心动,于是转入对于正文的阅读以便了解更多内容。
四、悬念导入式 即将文章后面要表现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先行提出或预作暗示,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比如:
70年代初,日本东芝公司某厂突然下了一道不近人情的命令不准女工擦脂粉。顿时,舆论大哗,不仅是那些靠脂粉挽留青春的中年女工反对,便连青年女工也提出抗议。于是女工们强烈要求厂方赔偿美容上的一大损失,交涉未果,一向温顺的女工们为捍卫美容权罢工了。
这是一篇题为《尘埃——集成电路的杀手》的科学小品的开头。该文主要是讲超净工作环境对于集成电路生产至关重要,因为在极小的芯片上集成着数目惊人的晶体管和电阻电容,倘若落上一粒灰尘,就足以使电路板报废。但它并未直奔题旨,而是绕了一个弯子,先叙一段掌故,这种舍近求远、故布疑阵的做法,就是在设悬念。可不是吗,任谁读了,都会纳闷:为什么厂方会下如此奇怪的命令呢?即便有人根据标题猜测其间或许存在某种因果关系,也必有一种渴望使之明确的心理油然而生。直到我们读到“那一脸香粉,对于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等于是多少枚待投的‘炸弹’啊”,才恍然大悟,显然,这正是作者所努力追求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