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2期
修辞高考复习谈(上)
作者:张雪梅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的本质是学习者在头脑中主动地将原有经验与新信息进行对比、批判、分析、选择,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可见知识要能够运用,关键是头脑中要有相应的知识网络,这样,面对新的语言环境,才能灵活筛选出原有经验与新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解决新问题。那么,怎样建构修辞格的知识网络呢?
一、动态地把握八种修辞格的知识系统
所谓动态,是指结合语言环境,认识修辞方法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能根据表达需要加以运用;能综合多种修辞方法理解、表达。要达到这一要求,复习时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八种修辞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不考名词术语不等于不明确概念。因为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对感觉到的事物共同点的抽象和概括。因此明确修辞概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不同修辞方法的特点的过程。
弄清概念并非只知道什么是比喻、排比、对偶等,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它的特性。以比喻为例。比喻的定义是用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的修辞方法。由定义衍生的相关知识有:
※比喻包括本体(被描写的事物或说明的道理)、喻体(用来描写的事物或说明的道理)、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三部分。
※根据本体和喻体的不同关系以及喻词的异同和隐现情况,比喻分为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用比喻词像、如、似、仿佛、好比、像……一样等)、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用比喻词是、就是、成为、变成、等于等)、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二)掌握八种修辞格的一般使用规则
每种修辞格都有一定的使用规则。以比喻为例,它在应用中的规则就有四点:
首先是具有约定性。即比喻不能背逆常规。因为人有善恶贵贱之分,人的精神境界有高下美丑之别,这种约定迁移于物,物也就蒙上了与人相应的种种区分,约定俗成难以改变。因此,以物喻人时,必须遵循这些约定才算准确。譬如,松柏比喻英雄,小草比喻平凡者,龙虎象征帝王的威仪,豺狼却只能是凶残者的形象。因此如果赞扬“海关卫士具有扫帚的自我牺牲精神”是可以的,但若把海关卫士直接比做“扫帚”,说“扫帚是海关卫士的象征”就不妥了。因为“扫帚”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猥琐卑微的物品,而海关卫士代表国家的庄严,因而属于误用。
其次应用比喻还应注意相称性。这里有两种情况:其一,比喻点必须与喻体的特点相称。例如,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中说:“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骄傲”与“隔年的草根”之间的相似点是“容易滋长”,这与喻体的特点十分吻合。而如果说“骄傲像参天的古树,冬天……”就不妥了,因为“容易滋长”这个相似点与“参天的古树”固有的特点失去相称。其二,喻体与本体之间也要相称,不能只把握住个别的相似点。有位同学形容福州节日之夜的乌、白二塔说:“它们像阳光下的两根冰棒。”这位同学只抓住节日之夜塔在灯光的照耀下“通体透亮”的相似点,却忽略了冰棒与宝塔的巍峨、庄严的不相称。
第三,喻体与本体所表示的两个事物,必须在整体上极其不相同。例如夏衍的《包身工》中有这样的句子:“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将包身工比作“机器”不仅新颖,而且突出了她们没有人格,没有自由,没有地位的悲惨遭遇。其中包身工与机器之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如果说“一颗颗炮弹像重型炸弹一样,在敌人的阵地上炸开了。”“雪峰的寒气像秋天似的凉爽。”前者“炮弹”和“重型炸弹”是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后者“雪峰的寒气”与“秋天的凉爽”都是气温,二者之间也不具备“极其不相同”的条件。
第四,应用比喻还应注意单一性。即大多数比喻只取喻体与本体之间的某一相似点构成。如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中“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这里其实只取了“缺少灵性”这一个相似点而言。
此外,新颖是修辞优劣的关键。运用修辞,最忌讳的是陈陈相因,拾人牙慧,老是在别人的影子里亦步亦趋。例如,“落叶是诗,是音符,是天籁自鸣,是自然哲学,是文化创造,是一连串的提示、启迪和教诲。”又如,“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这两例就是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创造出的个性化的修辞。
(三)掌握八种修辞格在运用中的特殊性
任何知识,在运用中既要遵循它的一般规律,也要注意它的特殊性。只有掌握了特殊性,运用中才能游刃有余。仍以比喻为例,其特殊性有以下几点:
①前面谈到比喻的约定性,但有时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故意背逆常规设喻的情况也有。如小说《恰巴耶夫》中形容恰巴耶夫“披着黑色的斗篷,像恶魔一样冲向敌人”;话剧《渔民之子》中的一句台词:“妈妈,我饿得像狼一样啦!”前句为突出恰巴耶夫的勇猛,后者夸张了饥饿的感觉,这种反常设喻不仅没有破坏规则,反而收到了独特的表达效果。
②一般而言,比喻只取喻体与本体间的某一相似点,但有时根据表达的需要也可以构成连锁比喻。如鲁迅把文化遗产比作祖上留下来的大宅子,将其中有益无害的精华比作鱼翅之类;把其中益害参半的部分比作鸦片;把其中有害无益的部分比作烟枪和烟灯便是典型的例子。
③运用中的特殊性还在于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即在一个语言片段中用两个以上的修辞格。有两种形式,或连用,或兼用。
连用是指在一个语言片段中连续使用两个以上的修辞格。例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中:“朋友,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奇丽的美景,你要我说可真说不完。”这段话先用排比,又用对偶。
兼用是指在语言环境中的同一个句子兼两种以上的修辞格。例如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的“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全句是排比,同时每个句子又都是比喻。
④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带“像”、“仿佛”等词的句子不一定是比喻句。例如:“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到,白天,它们仿佛自惭形秽不出来。”这两个句子中虽有比喻词“像”和“仿佛”,但因没有喻体,构不成比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