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3期

生物检测技术走进机场

作者:佚 名




  机场使用了一些新方法来应对恐怖威胁。通过识别指纹、手掌和视网膜等来辨认身份将能提高安全度。这些叫做人体测量或者生物统计的技术正在从科幻电影走入实际生活中。许多人,例如机场工作人员都将与这种技术发生关联。
  人体测量技术在机场的主要应用是控制人员进入“专用区”。机场的这部分一般人不能进入的区域主要包括停机坪,在安全方面自然是很“敏感”的。人体测量技术的作用在于准确地辨别获准进入其中的人员。
  指纹辨别技术将会得到最快发展。这种方法要求先将指纹登记在案。将手指放在一台阅读器上,指纹就会被输入到一个形象处理软件。该软件会标明指纹的末端、分叉、曲线,等等,这些都是指纹的特征点。所有这些特征点(30—80个)就组成了微型指纹,这些资料再被用代码表示。但该领域的专业公司——Zalix生物统计公司的总经理阿兰·舒克龙肯定地说:“扰频很严重,有时甚至会导致无法破译某人的信息,有时则出现一些只对能够比较两个微型指纹的算法才有意义的数字。”
  微型指纹被记录之后,就会存储在一张磁卡里。当你需要辨别身份时,系统就会将磁卡中保存的微型指纹与你放在阅读器上的指纹进行比较。如果按规定最小数目的特征点是一致的(具体数值由特征点比较算法决定),系统就会确认你的身份。之所以不要求特征点百分之百地吻合,那是为了给手脏等情况留有余地。可以根据要求的安全程度来提高吻合的百分比。
  为什么微型指纹要存储在个人磁卡里而不是中央卡片柜里呢?已经提出了这方面要求的国家信息与自由委员会的有关人士解释说: “这是为了避免指纹档案的重复。”最近,该委员会就好几个使用生物统计技术的事例给出了建议。必须注意的是,考虑到需要保护的利益,生物统计技术不能过度使用。国家信息与自由委员会指出:“我们绝不可能允许学校食堂使用指纹辨别技术。”指纹辨认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具有入侵性质”的手段,因为这种方法非常可靠,我们当中的每个人的指纹几乎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视网膜辨认的原理与指纹辨认原理相似,只不过放在扫描仪前的是眼睛,为了证实你没有试图用一只玻璃假眼来欺骗系统,一个二极管会发射一股微弱的光信号,真正的眼睛会对此产生反应,而系统能够检测出这种反应。视网膜上的特征点有250个左右。
  视网膜辨认技术已经在伦敦的希罗机场得到应用。这种技术被认为是最保险的辨认技术,也是目前最尖端的人体测量技术,出错率为10-8。而指纹辨别和手掌辨认技术的出错率都约为10-7。
  人的手如同一把钥匙。手掌辨认原理同前两种方法的原理大致相同,但比较的不是特征点,而是由扫描仪仔细检查每个手指的长度,手掌的宽度、厚度,皱纹部分的面积……不到1秒钟的时间里要进行90项检查。红外线扫描仪能够辨别出放在上面的是只真手还是塑料假手。这项技术已经在美国的好几个机场得到应用。
  最后,还有一个部位可以用于辨别身份:人的面部。在澳大利亚,澳洲航空公司的机组人员是这种光学辨别系统的首批使用者。该系统的功能是确认站在前面的人与身份证件照片上的是同一人。此外,专家们认为声音辨认技术还没有“完全调试成功”。
  (选摘自《参考消息·科学技术》)
  
  阅读提示
  
  为了防止恐怖分子混进机场,进行恐怖袭击,“机场使用了一些新方法来应对恐怖威胁”。这种新方法就是“通过识别指纹、手掌和视网膜来辨认身份将能提高安全度”。这篇科技说明文,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陈述,把这种生物检测技术,从科幻电影引入到人们的实际生活,每一位乘飞机旅行的人,特别是机场工作人员都将与这种技术发生关联。也就是说,凡要进机场乘坐飞机的人,就要走进机场专用区,要将指纹、视网膜和手掌等“交给”阅读器,阅读器会根据这些信息辨认来者身份。此文颇具实用性和时效性,它教给读者安检方面的知识,使我们如果在机场遇到比较复杂的手续时,至少不会嫌麻烦。
  
   探究练习
  
  1.本文开篇说的应对恐怖威胁的一些新方法,主要指的是什么?本文这种直截了当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2.本文第二自然段中有两处使用了“引号”,使用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3.本文重点说明的是什么内容?在重点说明这项技术的原理和作用时,指出其现在还存在的是什么问题?
  4.文中在说明“视网膜”和“手掌”辨认技术的原理和作用时,在表达上与“指纹”辨认技术的说明有什么不同?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本文“说明有序”,条分缕析的特点?
  
  解答提要
  
  1.本文开篇直接入题,介绍机场生物检测技术的一些新方法,并开门见山地指出新方法主要指的是“通过识别指纹、手掌和视网膜等来辨认身份将能提高安全度”。这种直截了当的开宗明义,可以一下子把读者的思维引向正题,循着文章的结构和脉理去探究引人关注的这一科学技术问题。
  2.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专用区”和“敏感”二词都加了引号,这是因为有时候在某一词语前加引号,并不表示这是成语和熟语,而只是因为它是个专门术语,或是因为其他理由要读者特别注意,或是借譬以示强调。“专用区”“敏感”均属上述情况,所以加了引号。
  3.本文重点说明的是“指纹辨别技术”,一是因为它将会得到最快的发展,二是它的研究比较深入,所以本文作了较详细的说明。但是这项技术也还存在问题,那就是“扰频很严重”,导致无法破译某人的信息,“有时则出现一些只对能够比较两个微型指纹的算法才有意义的数字。”为了让人们接受这一技术,以之配合,文章对指纹辨认的原理及其过程作了说明,而且指出它是“非常具有入侵性质”的手段,因此不能任意进行使用。
  4.正因为“视网膜”辨认和“手掌”辨认的原理和方法与“指纹”辨认原理和方法大致相同,所以在较详细地介绍了“指纹”辨认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后,“视网膜”和“手掌”的辨认,说明从简,只需要指出其不同的地方就行了。
  5.本文开篇直接入题,介绍这种“生物检测技术”,它包括指纹、视网膜、手掌辨认技术的辨认原理和方法。首先作总的说明,然后就指纹辨认、视网膜辨认、手掌辨认分别加以说明,该详则详,该略则略。最后一段说到面部和声音的辨认,特别是声音辨认技术还没有“完全调试成功”,这里只简单一笔带过。因此,可以说本文的特点是“说明有序”,条分缕析。
  (张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