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3期

病句的分类与辨析(上)

作者:赵文惠




  
  一、病句的分类
  
  (一)语序不当
  1.定语顺序不当:
  定语的顺序一般是:表领属+表处所时间+表数量+表性质+中心词。如“李素丽是我国公交系统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位享有盛誉的女售票员。”另一种排列定语的方法是字数多,结构复杂的定语在前,字数少,结构简单的定语在后。如说“我们要有建设伟大祖国的坚定的信心。” 不说“我们要有坚定的建设伟大祖国的信心。”
  2.状语顺序不当:
  状语的一般顺序是:表目的原因+表时间+表处所+表性质+中心词。如“为了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三年来他都在图书馆里刻苦地攻读。” 另一种排列方法是关系密切的离得近,关系疏远的离得远。如说“我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不说“我将来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3.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复句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语要放在主语的后面,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语要放在主语的前面。如:“我不但选你当代表,而且还选他当代表。”和“不但我选你当代表,而且他也选你当代表。”
  4.连用的动词顺序不当:
  如果连续使用的动词之间有规定的或习惯的顺序,就应当按照这个顺序来排列。如“我们认真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中“听取并讨论”的位置是恰当的。而“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一句除其他毛病外,动词“交融”和“碰撞”的位置就颠倒了。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如果句子中主谓之间被陈述与陈述的关系不能成立时,就出现主谓不搭配现象。如“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城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 部分主语“消防车”与谓语“休假”不搭配。
  2.主宾搭配不当:
  当“是”字做谓语时,主语与宾语应当表示同属类的事物,如“我国东北的十二月是寒冷的地方。”主语“十二月”与宾语 “地方”不搭配。应当说“我国东北的十二月是寒冷的季节。”
  3.动宾不搭配:
  动词要能够支配后面的宾语,否则就出现动宾不搭配的错误。如“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动词“安排”与部分宾语“问题”不搭配。
  4.修饰、限制成分与中心词不搭配:
  定语、状语不能准确修饰限制它后面的中心词时也出现不搭配错误。如“这次日晕发生在去年10月22日,据连续观察记载,那天上午八时以后,金顶上空出现了环绕太阳的晕圈,后来逐步形成了两个相交的椭圆。”状语“逐步”与中心词“形成”不搭配。应当把“逐步”换成“逐渐”。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缺主语:
  在一般情况下,句子应当具备主语,否则就犯了缺主语的错误。如“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把应当做主语的“老主任”放到了介宾短语中,句子就没有主语了。
  2.缺谓语:
  如果误把句子中的某些不是谓语的动词当成了全句话的谓语,就造成缺谓语的现象。如“我们一定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工作。”动词“建立健全”的宾语是“规章制度”,它们组合在一起做“工作”的定语,名词“工作”的前面缺少一个做谓语的主要动词“做好”。
  3.缺宾语:
  动词丢掉了需要有的被支配对象就犯了缺宾语的错误。如“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动词“推广”后面没有宾语。
  4.口罗 唆重复:
  前面有过的意思接着再说一遍,就是重复。如“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分外”与“多了”同时使用,犯了重复的错误。
  
  (四)结构混乱
  1.主动句与被动句套用:
  如“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应邀”属主动格式,“被邀”属被动格式,“被应邀”的说法犯了结构混乱的错误。
  2.两种说法连在一起说:
  一句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示,假如,你把两种说法连在一起说,也会产生结构混乱的毛病。如“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可以用两种方式。一是“除……外,还有来自……的工作者”,一是“除……外,来自……的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句子把这两种方式套在一起用,就属于结构混乱。
  
  (五)不合逻辑
  1.主客关系颠倒:
  句子在表达双方关系时将主客关系颠倒了也会成为病句。如“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句子的主体本是“青年人”和“四十岁以上的人”,说话人把客体“焦裕禄”误作为句子的主体,颠倒了主客关系就错了。
  2.两方面性的词语前后不一致:
  表示两方面性的词语指的是“能否(能不能)”“是否(是不是)”“可否(可以不可以)”“好否(好坏)”等一类的词语。这些词语使用在句子中要注意到前后一致,否则就不合逻辑。如“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前面用了“能不能”,后面用了“是”,句子的意思成了能与不能培养“四有”新人都是教育战线的任务,这就是一个两方面性的词语前后不一致的病句。
  3.多次否定造成混乱:
  说话人不恰当地使用了多重否定便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如“我们的祖国无时无刻不忘关怀着自己的海外游子,希望他们在异国他乡能愉快地生活,扬眉吐气地做人”句子中的“无时无刻”和“不”是两层否定,表示“时时刻刻都”,再加上一个“忘”字,句子表达的意思便与原意相反了。
  4.分类不当:
  事物的分类要有统一标准,否则会出现分类不当的错误。如“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句子中的“一切出版物” 包含了“报纸、杂志”等概念,而“报刊”又包含了“报纸”和“杂志”两个概念,句子把“报刊”“杂志”与“一切出版物”并列起来,犯了两个分类不当的错误。
  5.自相矛盾: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前后的判断必须一致,否则就产生矛盾。大家常说的“基本上都”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典型。再如“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句子中的“日前”是几天前的意思,“正在”指的是“现在”,把它们放在一起,造成时间上的矛盾,就成了病句。
  6.用词不当: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而概念是通过词语来表达的。不准确地使用词语就会产生逻辑错误。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仿造”的含义是“模仿制造”,说有人仿造了伪劣产品显然不合逻辑。
  7.推理不当:
  正确的思维还包括充足的理由和合理的推理过程。理由不充分,推理过程不当都会产生不正确的结论,从而造成病句。如“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从“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的前提不能推理出这类作品为“音乐作品”。因此,说话人把这类作品称为“音乐作品”是没有道理的。如果我们把句子改成“这类古代音乐作品,只留下了文字记载,没有留下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就可以了。 (未完待续)
  赵文惠 语文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40年。曾多年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学科兼职教研员,参加中心组工作。多次参加高中语文各年级同步练习和高三模拟考试题的编写工作。主要著作有《作文技巧指要》《海淀文杰·高中作文整合集训—记叙文作文》《海淀大归纳·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部分)》《名校名师直击高考考点(基础知识部分)》等。论文多次获得市级、区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