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4期
杜诗中的“一字格”
作者:杨振义
①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月夜忆舍弟》)
②身世双蓬鬓,乾坤一草亭。
(《暮春题西新赁草屋
(五首第三)》)
③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江汉》)
④万古一骸骨,邻家递歌哭。
(《写怀二首》)
⑤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咏怀古迹第五》)
⑥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秋兴八首第七》)
⑦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狂夫》)
⑧沧波老树性所爱,浦上亭亭一青盖。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诗人通过大胆的艺术想象,将“大”和“小”构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构成了“一字格”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我们深入品读诗句,就会发现:所谓“大”,实际上分为两种意境,一为时间的亘古,如“万古”;一为空间的寥廓,如“天地”“乾坤”“江湖”等。诗人借助“大”来衬托“小”,收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万古流逝,只此“一骸骨”,令人哭痛不已;千百年来,只此“一羽毛”(诸葛亮),灿耀古今昊空。“天地”“乾坤”,广袤无垠,唯“一沙鸥”,唯“一草堂”,更见诗人生活颠沛流离、穷困艰辛,更见诗人内心的凄楚与苦痛。“一”数量虽少,却胜许多。诗人正是借助这些“大”“小”意象的反差,创造出或哀婉,或伤感,或欣喜,或褒扬等各种意境;同时读者又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巨大的时空中自由翱翔,领略诗人艺术笔法的高妙。
其次,“一字格”也往往用到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如“天地一沙鸥”,诗人喻指自己生活漂泊不定,如同沙鸥一样栖飞不定。“万古云霄一羽毛”,诗人借用“一羽毛”代指旷古奇才诸葛亮,三国时代领兵统帅多手执羽毛扇,以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镇定自若的儒将风度。“一羽毛”形神兼备,举重若轻。诗人运用文字之娴熟,刻画形象之鲜明,创造意境之幽远,不可不令人叹为观止。
诗是语言的精华。杜诗“一字格”是诗人铸炼语言的独创,虽非炼字,胜似炼字;虽非炼句,胜似炼句;虽非炼意,胜似炼意。“诗圣”之美称不虚,由此也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