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4期
让文章充满文学味
作者:魏素英
语言如果没有文采,就很难赢得读者。但现在我们有些同学的作文却往往是通篇白话,用语太过随意(比如“不爽”等词语频频出现),句式单一,缺乏文化底蕴……那如何使语言富有文采,并加深文章的文化底蕴呢,我们可以试一试如下方法。
一、充分利用“大宅子”,在文化典籍中觅营养。
鲁迅先生曾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把前人的文化遗产比成“一所大宅子”,主张对这所“大宅子”里面有用的东西,要充分利用。
(一)化用古诗文意境,句中有诗,句中有画。
我们都很熟悉的歌曲《涛声依旧》就有古典诗词《枫桥夜泊》的意境,李乐薇的经典美文《我的空中楼阁》也是很典型的例子,在这篇文章里“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的意境,我们在“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里见过,在“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里见过,在“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里见过……但我们在或读或唱这些作品的时候,并没有因为它的借鉴而不屑一顾,相反,我们觉得它们很美,因为这些意境已不再是一幅单纯的画面,它因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而显得格外厚重。
借鉴意境并不是一件轻易能够做好的事,要想做到这一点,功夫还得在平时,需知你得要心中有诗句,心中有意境,它们才会在关键时刻蹦出来救你燃眉之急。
(二)文人形象、文人精神进作文。
在我们的思想中,有些名字已经成为知识的代表、文化的象征,如庄子、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李清照、苏东坡、岳飞等等,他们虽然与我们古今相隔,但精神是相通的,因为他们是人类精神的精髓。如果能够把他们请来做客,那无疑会让你文章的地位得到提高,当然,你请到的应该是他们的“魂”——精神,你必须读懂他们的内心,而不是他们的形,否则就成了装饰的花瓶,画虎不成反类犬,徒添笑柄。
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心在刃上选择》就是这种方法的成功典范,在文章里,作者再现了为尊严而死的嵇康,为文化而死的王国维,可谓深入到他们灵魂的最深处,读来荡气回肠,动人心魄,整篇文章立意深刻、翰墨喷香。请看其中的一段:嵇康也许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过着自己的田园隐士的生活。一代名将钟会,慕名往谒,结果被拒之门外。钟会在临走时,不忘记恨恨地瞪了两眼。于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谋乱。行刑前,执刑官问他还有何话说,他抬起头,看着台下三千太学生稽首向着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司马昭也看着嵇康。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马昭说一句恳求的话。往后则皆大欢喜。他的心在动,心在痛,屈服吗?不,他知道自己并没有错。于是他说了句:“把琴拿来。”……
(三)引用名言名句。
名言名句历来具有表达凝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如果能合理借用,可使文章精致典雅,文学味十足。
请看2000年考场作文《冷香飞上语文》中的一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本文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充分显示了小作者丰富的文学积淀。
二、关注生活,注意表达技巧。
生活是创作的不竭源泉,离开生活的创作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只要“实话实说”,定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我们还得要注意表达的技巧。
(一)语言形象生动,化枯燥为形象,化无形为可见。
其实,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往往是被某些具体的动人形象打动,我们写作时,就要注意把枯燥无形的东西(如责任感、义务、孝顺等等)化为形象可见的内容,让它们可以感知、可以触摸。
如2003年北京高考作文题“转折”一词意思就比较枯燥,但使用形象的语言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请读下面一考生的文章:我仿佛面对夜空,那几亿万光年之遥的星云。发出的竟是千百年前的光芒?我仿佛看见被贬的苏轼,看到他面对转折的从容与气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激起了千百万人内心深沉的回响;我也仿佛看见卢比孔河畔的凯撒大帝,看到他面对转折的果敢与坚毅,那一响亮的决定,成就了古罗马的辉煌,也成就了人类历史中值得永远纪念的亮点;我还仿佛看见文革时期的沈从文,看到他面对转折的高雅与昂扬……
正如一位评者所说,“北雁南飞”是转折,“碧水东流”是转折,“路转溪桥”“春风化雨”是转折,“怕上层楼”“听雨僧庐”是转折,“柳暗花明”“枯木逢春”“物是人非”“春江水暖”……转折可以是许多许多具体形象的内容,如此一想,此作文不再难写。
(二)给自然形象涂上审美色彩。
生活中一草一木皆可入文,关键是要在它们的体内注入精神,使其具有审美价值,这样,文章才会境界开阔,意蕴深厚。
如“废墟”,字典的解释是“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这并不给人美感,但在余秋雨的笔下,却充满美意,颇具意蕴:“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了云层,投进废墟一片阴影。……”普通的废墟承载了作者的感悟,自然就与众不同了。
古人云“知易行难”,让文章充满文学味,我们还得要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