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5期
一位百岁老人的箴言
作者:李 焱
这是一位在经济学、语言学领域都颇有建树的老人,著名文学家沈从文称他为“周百科”,女作家方方读他的《语文闲谈》后感叹说读他的书既长见识又好玩儿,我们总编王晨老师说他在96岁时出版《比较文字学初探》一书,数十万字的电子文字稿都是他自己使用计算机录入和整理的。
百岁老者的长寿已令人慨叹那份生命的神奇,百岁老者再兼睿智博学岂不更让人心向往之?因为这些,一直想去拜访这位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老先生,由于不知道周老先生家里的电话,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我们杂志社的一行4人就在一个春日清晨贸然闯到了先生的家里,本以为唐突的造访会令老先生不快,却没想到他非但没有丝毫的冷淡和不满,相反还热情、亲切地接待了我们。
这是一个风趣幽默的老人,我们的谈话从他最近的一次住院聊起。他说,佛教中99岁圆寂称为功德圆满,本以为自己这次住院就“圆满”了,谁知道又……说到这儿,老先生笑了,告诉我们说,医院里的护士、医生因为好奇,常常在窗子里偷偷地看他,自己都变成医院里的观赏动物了。看着眼前这位百岁老人那依然闪着孩童般顽皮的眼神,我的心中突然涌出了一丝温暖和感动。
先生准备了一个本子,他会把每次会见的人的名字仔细地写在上面,当他问起我们的名字时,巧得很,去的几个人都是单名,一生都致力于语言文化现象研究的先生颇感慨地提醒我们:单名不好,容易重复,还是应该提倡复名。
我们告诉周先生,我们的杂志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的,希望他为我们的小读者讲讲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给他启发和帮助的学习往事。于是在这个春天暖暖的阳光映射下,伴着老先生的讲述,我们与他一起走进了如烟的往事中。
青年时期,老师的一句话往往比一本书还重要
“青年时期,老师的一句话往往比一本书还重要。
“中学时期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吴山秀老师,他是一个聪明、进步的人,当时学校常常举办‘名人演讲’,他一来就将‘名’字多加一撇,变为‘各人演讲’。在当时还是文言教学,而他就已经向学生提倡白话了,这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
“1923年我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那里有很开放的学习环境,很好的图书馆。我那时爱看报,爱读书,常常到图书馆去,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位英国来的教授,他注意到我常去借阅报纸就问我是如何读报的,我说就翻翻看看,了解一下。可那位英国教授却告诉我说这样不好,读报若要有效率有效果就必须要讲究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每天看报的时候问自己三个问题:1.今天的消息哪一个最重要?2.为什么它是最重要的?3.这个消息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我听后很受启发,从此就按照这个‘三问法’读报。带着问题读报,不懂的就查《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当时中文报纸很少,多数看英文报),就是这种读报方法使我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一步。
“老师不仅上课,有时随便的一句话都可能给学生以启发和点拨啊。”
青年时期,要充分利用剩余时间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生活60年,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剩下很多时间,工作时间13年,剩余时间17年,一个人能否成功,看你是否会充分利用剩余时间学习。
“关于这一点,我的连襟沈从文是最好的明证。我的一个小学生亲戚见到沈从文告诉他自己小学毕业了,沈从文夸奖他说你真不错,我小学还没毕业呢。沈从文生在闭塞的湘西地区一个有文化的家庭,他请很多朋友买书给他自修,他靠这种方式读了大量的书,我读他的小说很有法文的味道,但他并不懂法文,这就是因为他看的翻译小说比较多,所以自然的形成自己的了。文革时期,他遇到迫害到故宫去做解说员,不能搞文学了,他就自修创作完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我本来的专业不是语言学,我学的是经济学,后来搞语言学也是利用自己的‘剩余时间’自修的。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啊,一个人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你是不是会充分利用剩余时间学习。年轻人,更是要学会利用这些时间!”
青年时期,学生的思想不应该受到束缚
“中学生处在一个思想最活跃的年龄,但是他们的思想方法还没有完全定型,最重要的是要多思考。中学生的思想不应该受到束缚,比如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我们应该尊重,但不应该迷信他,因为马克思也仅仅见到了资本主义的早期时期,而没能见到资本主义的发达时期,所以一些对于资本主义完全否定的言论一定是有偏差的。因此,年轻人不必迷信于权威,不必臣服于定论,还是要多思考,要勇于思考,也要善于思考。”
青年时期,应该博览群书
“而要想培养一个人的思考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多读书,(特别是年轻人,更要多读书。)现在我们国家也非常提倡读书,这很好,但是我们提倡的读书往往主要是读文学书,读文学书当然是好事,文学读物可以使你了解文学知识,但过于提倡却使得文学掩盖了学术。我们必须提倡年轻人除了读文学读物外还要再去读一些非虚构的知识读物。我们青年读知识读物太少了!我的朋友很多,老的八九十岁,中年的四五十岁,年轻的十几二十岁,我与他们谈话中发现有些人缺乏常识,缺乏知识。沈从文的孙女是北大的学生,出国留学回来,我问她有什么感受,她说最大的感受是知识太少,在美国大学小组讨论很多,关于中国现代史她甚至不如国外同学了解掌握的多。
“单看小说很难满足一个人对知识的需求,单看文学读物也很难看出‘人才’来。百科知识类读物对培养一个人的全面素养很重要。外国提倡学生读书分两类,一类是虚构的,即文学类读物,另一类是非虚构的,包括通俗化的科普读物、学术著作。”
春日的阳光竟如此温暖,温柔地洒落在老先生的白发上,洒落在我们的肩上,不知不觉已过了几个时辰。在老先生的这些字字珠玑的箴言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长者、一位学者、一位智者的风范。我们衷心地祝愿老先生身体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