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8期

双重人格的神秘故事

作者:文孟君




  大师小传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1850-1894),英国著名小说家,出生于苏格兰城市爱丁堡。史蒂文森是19世纪英国文坛新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史蒂文森的小说,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主要作品有:《化身博士》《金银岛》《新天方夜谭》《诱拐》《黑箭》《错箱》《海岛夜谈》等。
  
   分享经典
  
  【读书人语】李安导演的科幻电影《绿巨人》(The Hulk)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布鲁斯·班纳博士是美国军方的一位科学家,从事一种使用伽马射线的新型炸弹的研究。一次实验中,他为了保护一位年轻的同事,使自己暴露在致命的伽马射线之下。出乎意料的是,班纳不仅没有被射线杀死,而且还从奇怪的辐射源中获取了不可思议的力量——当他发怒时,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绿色怪物“Hulk”。军方得知后,派出了最强大的战士四处追捕他,意欲获得其中的秘密……影片中表现的绿色怪物“Hulk”的形象令人惊心动魄,难以忘怀。其实,早在19世纪,这个“绿巨人”的原型就现身过,只不过它那时不叫“Hulk”,而叫“Hyde”。 也不是一个怪物,而是一个Mr.,不过绝对不是那种具有绅士风度的先生,而是一个十足的恶魔。这个恶魔就现身于史蒂文森的《化身博士》中。
  《化身博士》(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德高望重、声名显赫的医学科学家杰基尔博士,由于内心长期的压抑及郁闷而发明了一种神奇的可以“化身”的化学药剂(magic potion)。他把自己当作这种药物的实验对象,于是他变成了邪恶卑鄙的海德先生。杰基尔博士本来是企图通过这样的变化来解放自己,没想到后来却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只好自己结束了自己本来可以辉煌的一生。
  “化身”这种行为,其实在中国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身上是家常便饭,用英语说那是:It's 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啦)。只要需要,孙大圣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天上地下,花鸟虫鱼,可以有七十二变。“变”的方法呢,也非常简单,就是原地摇身一变,轻巧又快乐。而英国的医学科学家杰基尔博士的“变”却不那么轻松,很是痛苦和恐怖。下面就是书中描写的“化身”时刻的情景。
  倒出少量药水,再加进一种药粉。这混合物开始呈现一种微红的颜色,然后,随着晶体渐渐溶解,颜色变得越来越淡,听得见沸腾的声音,并且冒出一小股烟气,忽然,在同一瞬间,气泡的翻腾停止了,溶液突然变成一种深紫色,然后又渐渐变淡,慢慢化成一种水绿色。
  他把杯子搁到嘴上,一口饮完,接着大喊一声,身子打了一个旋转,踉跄了几步,他抓住桌子边不让自己倒下,他的眼睛突出,张开大口喘气……当我凝视着这一切,我看到变化出现了:他好像在膨胀,他的脸突然发黑,脸上五官好像融化了,又好像在变形……脸色苍白,浑身战栗,几乎要晕倒,两手在前面摸索,好像一个刚死而复生的人。
  …………
  我终于把各种成分配合起来,看着他们在杯中沸腾、冒烟。当沸腾停止,我壮起胆把药剂一口喝了下去。紧接着产生的是一种撕裂五脏六腑的痛楚:骨头里似乎有东西在磨,恶心得要命;还加上一种精神上的恐怖,有如诞生或死亡时的痛苦。不久,这些痛苦都过去了。我清醒过来,好像大病初愈。……当我在这新生命里呼吸第一口气时,我就明白自己已变得十分邪恶,十倍的邪恶,好像已经把自己卖身为奴,奉献给了我的恶德。
  【读书人语】“化身”后的海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书中有多处描写,我们把他们集中一处,可以看出这个恶魔的形象来。
  海德脸色苍白,身材矮小,他给人一种畸形的印象,但又叫人说不出畸在何处。他的笑容叫人不快,他给律师一种胆怯和鲁莽混合的可怕印象。他讲话时喉咙沙哑,低声轻语,似乎嗓子坏了。所有这些都不是好事,但这些全加起来仍不能说明厄塔森看到他时感到无可名状的厌恶、憎恨和恐怖。……上帝保佑,这个人实在不像有人性,好像有种人猿似的东西在里面。……还是仅仅是一个丑恶灵魂的光从里面透出来,使包裹灵魂的肉体发生了变化?如果真是如此,哦,可怜的亨利·杰基尔,如果我曾在一张脸上看到魔王的签名,那就是在你这位新朋友的脸上。
  …………
  他个儿矮小,此外,他脸上有一种十分丑恶的表情使我震惊。他体格很弱,但肌肉活动能力很强,而且——这是最后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点——我发现一靠近他,我就有一种主观上的紧张反应,有点像发烧刚开始寒战的症状,同时还有明显的脉搏变弱的现象。当时我把它归因于我自己特异个性的一种个人的反应,只是不明白为什么症状那么严重。但以后我找出了缘由,相信其原因就深藏在此人的本性之中。我的反应并不是由于仇恨,而是出于一种较为高尚的动机。
  …………
  亨利·杰基尔的手是科学家类型的,宽大,白皙,很有样子,而此刻在伦敦早晨的阳光下,我看得很清楚,那半握着、搁在床单上的手瘦削,青筋毕露,骨节突出,像天幕那么苍白,而且厚厚地长着一层黝黑的毛。这就是爱德华·海德的手。
  我观察到当我以爱德华·海德的外形出现时,没有人能走近我身旁而不心惊肉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据我看,是因为我们遇到的任何人都是善和恶的混合体,而爱德华·海德是人类中唯一纯粹由恶组成的人。
  【读书人语】这个纯粹由“恶”组成的恶魔海德除了放纵寻欢外,还做了许多恶行。有一次竟然毫无同情心地从被他撞倒的小女孩身上踩过去,听任女孩躺在地上尖叫;更有甚者,他亲手用手杖狂暴地把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活活打死,制造了一场骇人听闻的血案。
  有人在网上把《化身博士》(电影版)的情节列为10大经典出轨情节中最早、最具体的“出轨”事例。的确“出轨”的惊人!平日里出没于上流沙龙、高档住宅区,彬彬有礼、典型的正人君子,却愿意变成一个混迹在伦敦最混乱、最丑陋地区的恶棍。其深层次原因值得我们思考。还是让我们看看杰基尔博士的自白吧。
  我唯一最坏的缺点就是一种急不可耐的寻欢作乐的性格,这种性格使很多人得到幸福,却使我很难与自己趾高气扬的傲慢狷介相调和。因此,我在人们面前摆出一副与众不同的庄重神气。我变成这样一个人,时刻隐藏着追求快乐的欲望。……在每个人身上,善与恶互相分离,又同时合成一个人的双重特征。但这两者在我身上有一条比大多数人都更深的鸿沟。……虽然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两面派,但无论怎样说我都不是一个伪善的人。我的两个方面都是极端真诚的。当我把自我控制丢在一边时,我是我自己,一头扎进可耻的寻欢作乐中;但当我在白天辛勤劳作,促进科学知识发展,或致力于减轻人们的悲惨痛苦时,我就变得更是我自己。恰好我的科学研究方向全部集中于神秘的超越问题,这正反映并清晰地说明了我自己心灵组成部分之间长年不断的搏斗。随着每日的钻研,我的悟性的两个方面,即道德方面和智力方面,都渐渐接近了那个真理。但由于我对这真理只认识了一部分,我注定要遭到如此悲惨的结局。这真理就是:人事实上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我对自己说:如果每一因素能放在不同的个体之中,那么生活就可以从难以忍受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恶人可自行其是,那善良的孪生兄弟不必出来横加指责。他的雄心抱负也不会有所损害,他可以在他步步高升的道路上安全地迈步前进,做他自得其乐的好事,再也不会苦于并非出自他本意的恶行所造成的羞辱或悔恨。这些互不相容的木柴被捆在一起是人类的祸根——在良心这痛苦的子宫里,祸害在于这两个截然对立的孪生兄弟不停地互相殴斗。
  …………
  我走到了决定一生命运的十字路口。如果我能用一种崇高的意愿来对待我自己的发明,如果我冒险以身试之的目的只是为了造福人类,一切情况就会不同,我也能从这些生和死的煎熬中走出来,成为一个天使,而不是一个恶魔了。药剂本身是没有倾向性的,它既不属于魔鬼,又不属于天神。它只是推开了我的天性牢狱的大门而已,就像腓律比囚徒,凡是关起来的总得放出来。可是就在那时,我的善的一面睡着了,我的邪恶面因野心勃勃而清醒着,它非常敏捷地抓住这个机会,产生出爱德华·海德。
  【读书人语】有人可能会问:从表面上看,善良的医生是在服药之后才变成邪恶的海德,善是真实的他,可是真如此的话,善的他为什么会品味恶的快乐,而一次次变恶呢?是否恶才是他的本性,只是一直包在善的外衣下呢?
  其实,杰基尔博士的自白说得很明白:“在每个人身上,善与恶互相分离,又同时合成一个人的双重特征。”这句话点明了这部小说颇具哲学意味的主题“人事实上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
  我们仔细想一想,哪一个人没有双重人格,每一个人都有,而双重人格有好人也有坏人,好人与坏人的区别就是好人放大和强化了他人性中的“善”,而坏人则放大和强化了他人性中的“恶”。在好人那里,人类的一切美德规范牢牢地禁锢和监视着“恶”的一举一动;在坏人那里,人类的美德规范则早已被丢弃得无影无踪,“恶”可以恣意放纵。这也就是为什么杰基尔博士尽管有双重人格,仍然可以称作是正人君子,而任“恶”驱使,为所欲为的海德却是一个十足的恶棍了。
  杰基尔博士的科研遭遇再一次让我们想到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这一热门话题。杰基尔博士在“化身”药剂研究实施前犹豫了很久,他不是不知道自己所承担的危险,他也对死亡充满恐惧,但是他还是开始了这种危险、而且改变了他的人生的研究。用他的话说是“科学发现的诱惑力是如此强烈,终于克服了我的恐惧”。当下一些科学工作者在“科学发现的诱惑力”的吸引下,不顾各国政府的禁令,从事着比杰基尔博士更危险的“克隆人”研究。他们会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什么结果呢?克隆人到底是拯救人类的福音还是毁灭人类的恶兆?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比史蒂文森还要早一些的英国大诗人雪莱的夫人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中曾讲述了这样一个“造人”的故事:伦敦一所大学的生物学教授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对生命本原非常感兴趣,经过两年的努力,他造出了一个“人”。 “他”脸色像枯萎的黄叶,两片嘴唇呈直溜溜的一条黑线,眼睛深陷在眼窝里,身高2.5米,十足一个大怪物。弗兰肯斯坦教授心中没有一丝成功的喜悦,反而厌恶得将怪物赶走。可是,随后,这个怪物却给他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教授的亲人和朋友一个个遭到残害。最后,教授也因心力交瘁含恨死去。
  爱因斯坦在得知日本广岛长崎被原子弹轰炸后曾说过一句话,发人深省。——“早知道是这样,我宁愿做一个鞋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