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8期
方位与尊卑
作者:边少初
一、北上南下
我国古代帝王和臣子在殿堂上都有固定的位置,帝王坐北朝南,座位在北方,而臣子则面北参拜。这就是常说的“君臣位,南北面”。所以“面南称王”,“面北称臣”。北尊南卑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六十五卷〈汉纪〉五十七》中有明确的记载:“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诸葛亮为了联合孙权抗曹,故意采用“激将法”劝说孙权,“假如不能(对抗),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面向北而服从侍奉他(曹操)呢?”在这里,“北面”意指“面北称臣”,即投降曹操。正因为君王位尊为上,坐在北面,所以以“北”为上;大臣位卑为下,站在南面,所以以“南”为下。“北”和“南”这一对表方位的词就与“上、下、尊、卑”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二、西尊东卑
如果说北尊南卑,是指君臣之间的尊卑的话,那么室内的方位和一般宾主之间的尊卑又如何呢?清人凌廷堪在《〈礼经释例〉卷一〈通例上〉》中指出“堂上以南向为尊……室中以东向为尊”,正所谓“君臣位,南北面;宾主位,东西面”,即室内宾主坐次尊卑为西尊东卑。
司马迁的《鸿门宴》中写道“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在宴会中,主人是项羽,客人是刘邦,按通常礼节,刘邦应东向坐在西边,而项羽则应西向坐在东边,以示对客人的尊重。但鸿门宴的座次却不依常理,是司马迁疏忽而笔误,还是有意为之呢?答案是后者。之所以要一一交代东向、南向、北向、西向,正是为了体现鸿门宴主人项羽的狂傲自大和对刘邦的不屑一顾,也正是这种狂妄的性格为他失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项羽之所以会落得个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惨下场,鸿门宴中的座次已见端倪。
三、尚右虚左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方位词“东、南、西、北”可表尊卑,而方位词“左、右”更不例外。方位词“东、南、西、北”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中,其尊卑次序是不同的,同样,方位词“左、右”也是如此。我们可用“尚右虚左”来归纳。
㈠尚右——以右为尊
古人有尚右的传统,即右尊左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官场上
在官位中,右比左大,右丞相一般高于左丞相;升职叫“右移”,被贬降职则称“左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右”为尊,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而功高位高于出生入死的廉颇,难怪廉颇不平不服了。
②居住地
古代贫苦百姓常住于闾里之左,故用“闾左”指代贫苦百姓。《史记·陈涉世家》就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的句子;而世族大家常住于闾里之右,故常用“右姓”“右族”“右戚”称世家大族,也称“豪右”。
③习惯用语
右尊左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语言里也多有体现。“右”往往带有褒义,如“无出其右”,即说没有谁能超过他;而“左”则往往是贬义的,如“左道旁门”,在这里“左”与“邪、不正”同义。
㈡虚左——以左为尊
如果说古人在官场上、居住地上“尚右”的话,那么在求贤待客上则与之相反,讲究“虚左”了。成语“虚左以待”,也作“虚位以待”,正体现了这一点,它的意思是说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比喻空着座位或职位,留待某人就座或就职,常用于谦敬语气中。《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在这里,公子先摆好酒大宴宾客,大家坐好后,公子却带着车马,空出左边的座位,亲自驾车去迎接夷门的侯生。侯生穿戴着破旧的衣帽,径直登上公子的车,坐在上位,并不谦让,想借这种举动来观察公子的态度。我们从“虚左”“上位”“不让”中不难看出,此时,“左”为尊,“右”为卑。
总而言之,方位与尊卑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随着时代变迁,场合变换,对象变更而有所变化,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学习文言文、理解礼仪知识极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