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8期
天空为什么是蓝的
作者:马里奥.伊.莫利纳
那么,天为什么是蓝的,而不是绿的或红的呢?
首先你得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周围的事物之所以显现出颜色来,仅仅是因为阳光照射着它们。虽然阳光看上去是白色的,但是所有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在阳光里都存在。
天空里有这么多颜色,为什么我平时看到的只有蓝色呢?你可能会问。
如果你把光线设想为波浪,你就会猜破这个谜了。光其实是像一个波浪那样在运动的。我们来设想一下一滴雨落在一个水洼里的情景。当这滴雨落到水面上时,就会产生小波浪,波浪一起一伏地变成更大的圈,向着四面八方扩展开去。如果这些波浪碰上一块小石子或一个别的什么障碍物,它们就会反弹回来,改变了波浪的方向。
而阳光从天空照射下来,一样会连续不断地碰到某些障碍。因为光所必须穿透的空气并不是空的,它由很多很多微粒组成。其中百分之九十九不是氮气便是氧气,其余则是别的气体微粒和微小的漂浮微粒,来源于汽车的废气、工厂的烟雾、森林火灾或者火山爆发出来的岩灰。虽然氧气和氮气微粒只是一滴雨水的一百万分之一,但是它们也照样能阻挡阳光的去路。光线从这些众多的小“绊脚石”上弹回,自然也就改变了自己的方向。
可是那么多颜色的光改变了方向,为什么只有蓝色被看到呢?你可能还是不明白。
我们还得回到刚才说的那个水洼里。
水洼里,小的波浪遇到小石子的话,水面便被搞得混乱不堪;但如果是一个“巨浪”,像你用手在水洼边掀起的那种“巨浪”,它就有可能干脆从石头上溢过去,并畅通无阻地到达水洼的对面边缘。那么,就像有大波浪和小波浪一样,各种各样颜色的光波也有不同的“波浪”,也就是波长,不过它们可不像水波的波浪,用肉眼是看不出它们的大小的,因为它们小得难以想象,只是一根头发的一百分之一!得用很灵敏的测量仪表才可以精确地测定出来。
根据科学家的测定,蓝色光和紫色光的波长比较短,相当于“小波浪”;橙色光和红色光的波长比较长,相当于“大波浪”。当遇到空气中的障碍物的时候,蓝色光和紫色光因为翻不过去那些障碍,便被“散射”得到处都是,布满整个天空。天空,就是这样被“散射”成了蓝色。
发现这种“散射”现象的科学家叫瑞利,他是在130年前发现的,他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用“散射”现象,你就可以解释下面这些天象了。
比如在你头顶的天空是蓝色的,可是在地平线——天地相接的地方,天空看上去却几乎是白色的。为什么?就是因为阳光从地平线到你这个地方比起它直接从空中落下来,需要在空气中走的路程要远得多——而一路上它所擦过的微粒子也自然就要多得多。这些大量的微粒子就这样多次散射出光,所以它显得白中透着淡蓝。建议你做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拿一杯水,把它放在一个黑暗的背景里,放进一滴牛奶,再拿一只手电筒照射杯子的一端,并靠近它,手电筒的光在水中即会显现出淡蓝色。如果你往水里放进的牛奶越多,水就越白,因为光一再地受到这些众多的牛奶微粒的散射,结果就是白色的。道理跟在地平线上空是白色的一样。
太阳落山时的傍晚,天空不显现蓝色而显现红色,正在下落的太阳也变成暗红色,也是一样的道理。由于傍晚的光在照射到你这个地方的路上所遇到的众多的微粒,使得阳光中的紫色的和蓝色的部分往四面八方散射开去,仅留下一点点使你的肉眼看得见的橙红色光线——因为它们的波长长,“波浪大”,翻过了路上的障碍。
不过,细心的你会发现,天穹在落日后也还会在一段时间内呈现深蓝色。这也曾经是科学家们关心的一件怪事,不过几个物理学家已经在50年前揭开了这个谜:导致黄昏时天空的蓝色,是一种特别的物质。这种特别的物质在离地球表面20至30公里的高空处聚集成厚厚的一个层面,叫臭氧层。这种气体对正在下落的太阳光起到像颜色过滤器那样的作用:它截获太阳光中的黄色和橙色的部分,却几乎无阻拦地让蓝色的部分通过,当最后的少许光消失时,所有的颜色才消失在黑暗的夜色中。
臭氧不仅导致黄昏的蓝色天空,还吞下一种你无法看见的特殊的光线:紫外线的光,或称紫外线。你一定曾经听说过,紫外线对所有的生物(当然也包括对你)有多么危险。如果它在你裸露的皮肤上照射得太久,你就会得晒斑。臭氧层到处都有足够的厚度能截获尽可能多的紫外线,这对于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全体生命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可惜,在今天,这个生命攸关的保护层在许多地方都已经变薄了,在南极上空甚至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空洞。而破坏臭氧的凶手就是“氟里昂”——一种人们用来喷洒护发摩丝或用在冰箱和空调上制冷的物质。这是一种对臭氧层特别有害的物质,所以许多国家已经不再使用这种“臭氧杀手”了。
今天我们知道了为什么我们眼中的天空是蓝色的。其实从地球以外望过来也是一样:覆盖我们地球三分之二面积的海水也散发着蓝光,陆地上虽然有土地的褐色或森林的绿色,然而上空却总是蓝色的——从宇宙中看来,整个地球都被裹着一块轻柔的蓝色面纱。从大气层外看见过地球的天文学家报道过这一情况。
所以地球被称做“蓝色星球”是完全正确的。它那独特的蓝色,就是生命的颜色。
阅读提示
本文核心内容围绕“天空为什么是蓝的”逐层展开说明。在这个总的问题之下,又分成了几个小问题,先设问再回答,结构明晰。说明过程中,作者巧用比喻,引用实验,使深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在语言应用上,文章使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科技说明也极富人情味。
探究练习
一、文章在“天空为什么是蓝的”这个大问题之下,又分成了哪几个小问题?请简要概括。
二、文中的“小波浪”“巨浪”“绊脚石”分别比喻什么?
三、“覆盖我们地球三分之二面积的海水也散发着蓝光”句中的“我们”删去后并不影响句子通顺,文中类似这样的“你”“我们”还很多,加上它们有什么作用?
四、下列四个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早上、白天、傍晚见到的天空的颜色不同,与太阳距离观察点的远近有紧密关系。
B.天空白天的蓝色与晚上的蓝色其实不是一回事。
C.大气污染会不同程度地改变天空的颜色。污染轻,蓝色就浓;污染重,蓝色难见。
D.“它(地球)那独特的蓝色,就是生命的颜色”是说地球上的生命源自于大海,因为大海散发着蓝光。
解答提要
一、1.阳光是有颜色的;2.太阳各种颜色光的波长是不一样的;3.天空早、晚与白天颜色不同的原因;4.日落后天空呈蓝色的原因。
二、“小波浪”比喻波长较短的光,如蓝色和紫色光;“巨浪”比喻波长较长的光,如橙色和红色光;“绊脚石”指空气中阻挡阳光的各种微粒。
三、文章使用第二人称很有亲切感,使作者与读者双方产生了面对面交流的感觉,特别能吸引读者深入文中体会感受。文中“我们”的使用强化了地球是大家共同生存的家园的意识,让人们在明白科学道理的同时产生爱护大自然乃至整个地球的情感。
四、选D。这句话的意思表明臭氧层保护了地球万物的生命,启示人们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爱臭氧层以至整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