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9期

撕碎的苦难

作者:诚 一




   大师小传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1821年11月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医生家庭,童年和少年时代与平民接触较多。1838年进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毕业后不久即专事文学创作。1846年发表处女作《穷人》,受到别林斯基等人的高度评价。19世纪40年代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两重人格》《白夜》《脆弱的心》等。19世纪40年代末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参与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活动。 1849年被捕,判死刑,临刑时改为4年苦役,刑满后在西伯利亚当兵。1859年获准回彼得堡。10年的“死屋”生活加剧了他的癫痫病,并滋长了宗教思想,这些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他的主要作品有《被欺凌与被侮辱的》《死屋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少年》《卡拉玛佐夫兄弟》等。
  
   分享经典
  
  【读书人语】前不久的新闻说萨达姆在被捕前东躲西藏的日子里,竟还不忘带一本《罪与罚》。足见这部小说对萨达姆的意义。那么《罪与罚》里是什么吸引了萨达姆呢?原来,小说主人公的经历与思想与他有些相同:他们都杀过人,他们都坐过牢,他们都很苦闷……
  《罪与罚》的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一个穷大学生,他原在一大学法律系就学,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靠母亲和妹妹从拮据的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钱维持生活。他住在彼得堡贫民区一家公寓五层楼的斗室里,因为很久没有交房租,房东太太不仅停止供给他伙食,而且催租甚紧。“被贫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他,没有办法就老是躲着房东。
  后来拉斯柯尔尼科夫向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借钱。没想到这个老太婆是个难缠的“苍蝇”,这让他精神上极度压抑、苦闷。一天晚上,拉斯柯尔尼科夫趁她一人在家,闯入室内,把她杀死。下面节选的文字就是拉斯柯尔尼科夫杀害老太婆后的活动。
  他把斧头放到地板上、死者的旁边,立刻伸手去摸她的衣袋,竭力不让还在流淌的血沾到手上,——他摸的就是上次她从里面掏出钥匙来的右边的口袋。他头脑完全清醒,神智不清和头晕已经消失,不过手一直还在发抖。他后来回想起当时的情况,那时他甚至非常细心,十分谨慎,一直竭力不让身上沾上血迹……他立刻掏出钥匙;所有钥匙都像上次一样串作一串,串在一个小钢圈儿上。他立刻拿着钥匙跑进卧室。这是一间很小的房间,屋里有个供着圣像的、老大的神龛。另一边靠墙摆着一张大床,很干净,上面有一床棉被,被面是用零碎绸缎拼接起来的。第三面墙边放着一个抽屉柜。怪事:他刚把钥匙插到抽屉柜的锁孔上,刚刚听到钥匙的响声,突然感到全身一阵痉挛。他突然又想丢下一切,离开这里。但这仅仅是一瞬间的事;要走已经迟了。他甚至嘲笑自己了,突然又一个让人惊慌不安的想法使他吃了一惊。他突然好像觉得,老太婆大概还活着,还可能苏醒过来。他丢下钥匙和抽屉柜,跑回尸体那里,拿起斧头,又一次对准老太婆抡起斧子,但是没有打下去。毫无疑问,她已经死了。他弯下腰,又在近处仔细看了看她,他清清楚楚看到,颅骨给打碎了,甚至稍稍歪到了一边。他本想用手指摸一摸,但立刻把手缩了回来;就是不摸也看得出来。这时血已经流了一大摊。突然他发现,她脖子上有一根细线带,他拉了拉它,但线带很结实,拉不断,而且让血给弄湿了。他试着从她怀里把它拉出来,但不知有什么东西碍事,给挡住了。
  他急不可耐地又抡起斧头,本想从上边,就在这儿,在尸体上砍断那根细带,可是没敢这么做;他忙乱了两分钟光景,两手和斧头都沾上了鲜血,好不容易割断那根细带,没让斧头碰到尸体,把线带拉了出来;他没弄错——这是钱袋。线带上挂着两个十字架,一个是柏木做的,一个是铜的,除了十字架,还有一个小珐琅圣像;和这些东西一起,还挂着一个油渍斑斑、不大的麂皮钱袋,钱袋上还有个小钢圈儿和小圆环。钱袋装得满满的;拉斯柯尔尼科夫没有细看,就把它塞进了衣袋,两个十字架却丢到了老太婆的胸膛上,这一次还拿了斧头,然后跑回卧室。
  他很着急,抓起那些钥匙,又忙乱起来。但是不知怎的总是不顺利:钥匙都插不进锁孔。倒不是因为他的手抖得那么厉害,但他总是弄错:例如,他明明看出,不是这把钥匙,插不进去,可还是往里插。他突然想起,也猜出,这把和其他几把小钥匙挂在一起的、带锯齿的大钥匙肯定不是开抽屉柜的(上次他就想到了),而是开一个什么小箱子的,或许所有财物都藏在这个小箱子里。他丢开抽屉柜,立刻爬到床底下,因为他知道,老太婆们通常都是把小箱子放在床底下的。果然不错:那里有个相当大的箱子,一俄尺多长,箱盖是拱形的,蒙着红色的精制山羊皮,上面还钉着些小钢钉。那把带锯齿的钥匙刚好合适,把箱子开开了。最上面是一条白被单,被单底下是一件兔皮小袄,上面蒙着红色的法国图尔绸;皮袄下面是一件绸连衫裙,再下面是一条披巾,再往底下好像都是些破破烂烂的旧衣服。他首先在那块红色法国图尔绸上擦净自己那双沾满血污的手。“这是红的,在红色的东西上,血看不大出来”,他这样考虑,可是突然醒悟过来:“上帝啊!我疯了吗?”他惊恐地想。
  但是他刚翻了翻这堆破旧衣服,突然从皮袄底下滑出一块金表来。他赶紧把这堆东西全都翻了一遍。真的,在那些破旧衣服里混杂着一些金首饰,——大概都是些抵押品,有会来赎回的,也有不会来赎的,——镯子,表链,耳环,佩针,还有些别的东西。有的装在小盒子里,另一些只不过用报纸包着,不过包得整整齐齐,看来十分珍惜,而且包了两层纸,还用带子捆着。他毫不迟延,立刻把这些东西塞满裤袋和大衣口袋,既不挑选,也没把那些小包和小盒子打开看看;东西这么多,他没来得及拿……
  【读书人语】拉斯柯尔尼科夫杀死老太婆后,还没下楼,老太婆的异母妹妹正巧回来了,慌乱中,拉斯柯尔尼科夫又杀死了她。逃离现场后,他一直惊恐万分,内心极度痛苦,思前想后决定自首,结果被判处8年苦役。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一个充满苦难经历的人,在社会上处于边缘地位。他被贫穷压得喘不过气来,一直幻想摆脱这一切,却苦于没有办法。结果走投无路的他选择了杀人这一极端的“斗争”方式,以至被关进大牢。
  他早就已经生病了;但使他垮下来的不是苦役生活的恐怖,不是做苦工,不是这里的伙食,不是剃光头,也不是用布头缝制的囚衣:噢!所有这些苦难和折磨对他来说算得了什么!恰恰相反,对做苦工,他甚至感到高兴:干活使身体疲惫不堪,他至少可以安安静静地睡上几个钟头。至于伙食——这没有一点儿肉屑、却漂浮着蟑螂的菜汤,对他来说又算得了什么?他从前作大学生的时候,常常连这样的饭都吃不上。他的衣服是暖和的,对他现在的生活方式也挺合适。他甚至没有感觉到身上戴着镣铐。剃光头和穿着用两种不同料子做的短上衣,使他感到可耻吗?可是在谁的面前觉得可耻呢?在索尼娅面前吗?索尼娅怕他,在她面前他会感到羞愧吗?
  那么是为什么呢?就连在索尼娅面前,他也感到羞愧,因此他用轻蔑和粗暴的态度来对待她,使她感到痛苦不堪。但他感到羞愧,并不是因为剃了光头和戴着镣铐: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使他病倒的是他那受到伤害的自尊心。噢,如果他能自认为有罪,他会感到多么幸福啊!那时他将会忍受一切,就连羞耻和屈辱也能忍受。但是他以求全责备的目光检查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他那顽强不屈的良心却没能在自己过去的行为中发现任何特别可怕的罪行,也许只除了人人都可能发生的极平常的失算。他所以感到可耻,正是因为他,拉斯柯尔尼科夫,由于偶然的命运的判决,竟这样偶然、这样毫无希望、这样冷漠、这样糊里糊涂地毁了,如果他想多少安慰自己,那就得听天由命,逆来顺受,对某种判决的“荒谬”表示屈服。
  目前只有空洞和毫无意义的忧虑,将来只有一无所获的、不断的牺牲,——这就是他在这个世界上面临的命运。八年后他只不过三十二岁,还可以重新开始生活,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他为什么要活着?有什么打算?竭力追求的是什么?为了生存而活着吗?可是以前他就甘愿为思想、为希望、甚至为幻想成千次献出自己的生命了。他一向认为,单单生存是不够的;他总是希望生命有更大的意义。也许只是由于他抱有希望,当时他才自认为是一个比别人享有更多权利的人吧。
  如果命运赐给他悔过之心就好了——沉痛的悔恨会使他心碎,夺走他的睡眠。由于悔恨而感到的可怕的痛苦会使他神思恍惚,产生自缢和投河的念头!噢,如果能够这样,他将会感到多么高兴啊!痛苦和眼泪——这也是生活嘛。然而对自己的罪行,他并无悔过之意。
  要是他能至少对自己的愚蠢感到愤慨也好,就像以前他曾对自己那些很不像话、愚蠢透顶的行为感到愤恨一样,正是那些愚蠢行为导致他锒铛入狱的。可是现在,他已在狱中,空闲的时候,他重新反复考虑、衡量以前自己的所作所为,却完全不认为这些行为像他以前,在决定命运的时刻所认为的那样愚蠢和不像话了。
  “有哪一点,有哪一点,”他想,“我的思想比开天辟地以来这个世界上大量产生而又相互矛盾的思想和理论更愚蠢呢?只要以完全独立、全面、摆脱世俗观念的观点来看问题,那么我的思想当然就根本不是那么……奇怪了。唉,对一切持否定态度的人和那些一钱不值的哲人们,你们为什么半途而废啊!”
  “从哪一点来看,他们觉得我的行为是那么不像话呢?”他自言自语。“是因为我的行为残暴吗?残暴这个词儿是什么意思?我问心无愧。当然,犯了刑事罪;当然,违反了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而且流了血,好,那就为了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砍掉我的脑袋吧……这也就够了!当然啦,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就连许多人类的恩人,不是那些继承权力的人,而是自己攫取权力的人,在他们刚刚迈出最初几步的时候,也都应该处以极刑了。但是那些人经受住了最初的考验,所以他们是无罪的,我却没能经受住,可见我没有允许自己走这一步的权利。”
  仅仅在这一点上,他承认自己是有罪的:他没能经受住考验,他去自首了。
  【读书人语】主人公是一个有点知识的,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对于自己的“杀人”,他想得比常人更多,也更深刻。上文节选自小说的结尾部分,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矛盾的心理状态。
  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长心理剖析,尤其擅长和揭示人物的内心分裂。他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写,是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他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经历,也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历和思想的投影。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历复杂,他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军医之家,父母早逝,自己又犯有癫痫病,很早就感受到经济的压力,之后他带着不甘被嘲笑的强烈自尊,和对穷人和不幸者的同情,开始了写作。然而中间出现了曲折,由于他对自由和人类幸福的向往,加入到空想社会主义者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为此被捕被判处死刑,后被赦免,改判流放,在鄂木斯克监狱服了四年苦役。
  这种经历给作家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他从此认为在当时的社会上,反抗毫无意义,弱者只有被压迫、被贫穷、卖淫和饥饿折磨的命运,没有其他的出路。
  在这部长篇中,作家借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所思所想,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思考:人生来不是为了享福的,只有通过受苦,才能获得幸福。
  《罪与罚》以惊人的艺术力量揭露了19世纪60年代俄罗斯社会凶残不仁的画面。高尔基认为,就艺术描写力来说,只有莎士比亚能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相媲美。
  本文节选的片段选自译林出版社非琴的译本,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找来读读,当然阅读这样一部与我们时代相距甚远的展示苦难的长篇, 是需要考验我们的阅读耐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