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2期

“同志”杂说

作者:李瑞河




  “同志”在古汉语中本是由“同”和“志”这两个词组成一个词组,是志趣或志向相同的意思。最早见于《国语·晋语四》:“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因为这两个词经常在一起连用,后来就逐渐凝固成一个词,用于指志趣或志向相同的人。如:“常疑迈有异图,迈亦招聚同志,欲因行幸废立。事觉,废帝自出讨迈诛之。”(《宋书》卷四十一)又如:“遂结为朋党,伺察省禁,若有尽忠奉国,不与己同志者,必构造愆衅,加以罪黜。”(《宋书》卷六十八)
  早期被称为“同志”的人关系都比较亲密,都是朋友,二十四史中经常可以看到“同志友善”“同志友密”“同志相友”等说法。后来,即使个人关系不亲近不熟悉,只要他们从属于某一个团体,听从统一的号令指挥,都可以说他们是“同志”。《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八:“平原、清河合同志十万之众徇洛阳,分兵而制其冲。”“同志”有十万之众,可见已非原先意义上的同志,在这里已经接近后代的党徒、部属等意义了,是“同志”现代意义的直接源头。
  “同志”一词曾在东汉盛行一时。东汉的政局污浊黑暗,根据士大夫们取得功名官阶途径的不同,一般将他们分为清流和浊流。清流厉行节操,以清高相许,追求名士气节或名士风度,与浊流势不两立,如祢衡、孔融、范滂、贾彪、荀淑、李膺等人,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集群而党,结为势力,互相标榜,互相引以为“同志”。如贾彪在党锢之祸将起时,“谓同志曰,吾不西行,大祸不解。”(《后汉书》卷二十七)《后汉书·刘陶传》:“陶为人居简,不修上节,所与交友,必也同志。”
  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同志”一词又有了新的含义,指为了共同的理想、事业而一起奋斗的人,特指同一个政党里的成员,如在国民党或共产党党员之间就互称同志。孙中山著名的“总理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从此,“同志”一词成了对人的一种称呼,并且这种称呼一时间还带有了政治色彩和亲切的意味。在革命战争年代,一声“同志”会使人倍感温暖。发展到后来,在解放区和新中国成立后,“同志”更是成了一般人彼此之间的通称,无论男女老少、尊卑贵贱,一律以同志相称。这种称呼曾经显得是那样的大方和得体,以至于沿用了半个世纪之久。
  目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同志”的频率越来越小了,而代之以“先生”“师傅”“老师”“女士”“小姐”之类。近年来“同志”一词也被一些新锐媒体赋予了新的含义,不可思议地用来指同性恋者。可“同志”曾经有一种用法正好与这种新的用法相反,用来指异性相恋,是“夫妻”或“结为夫妻”的意思。如鲍照悼念亡妻的《代悲哉行》诗:“览物怀同志,如何复乖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舟人妄想能同志,一月空将新妇呼。”这个与已有的含义相悖的新用法是否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