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2期

考验与收获

作者:洪方煜




   创意话题
  
  作家林清玄在《如果麦子没有考验》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农夫向上帝祈祷,祈求风调雨顺,企盼明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干旱,不要有冰雹,不要有虫害,上帝实现了他的愿望。第二年,农夫的田地果然结出许多麦穗,由于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穗比平常多了一倍。农夫兴奋不已,欢喜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但到了收成的时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竟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
  农夫找到了上帝,问道:“仁慈的上帝,这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搞错了某些部分?”
  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任何事情,一旦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就变得无能了。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
  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以“考验与收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童话、寓言等。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创意导引
  
  此话题审题上较简单,“上帝”说的一番话是其中的关键:“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这里前半部分说的是麦子,是实;后半部分说的是人,由实而虚。显然,这里实际上是在提示考生,写作重心应放在“人的考验”上。此外,对最后一句“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须着重体会。只要能扬长避短,注重创意,展示个性,都可写出特色。
  
   佳作展示台
  史 魂
  
  陶 然
  你俯首在昏黄的烛光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你一字一顿地在为屈原作传,你一书一泪地书写着与你几乎有着相同命运的屈原。哦,对了,你其实是在写自己。
  你有着如此显赫的门第,在你还是三尺小儿时,你就知道自己终将成为太史令,将记录汉朝的兴衰,帝王的得失。你望见你德高望重的爷爷、聪明睿智的父亲一次次地在大殿上、在群臣面前记录君王的一举一动,在大汉的数不胜数的藏书库中穿梭,只听见衣袍拖地的微声。所以你把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都注入了那儿,因为你还有一个更伟大的决心,你要编出一部旷世史书,让整个民族为之惊叹的史书。于是你遍游山川,踏遍中华,为的只是寻找历史的遗迹。
  在你开始写那本书的同时,你成为了太史令。作为史官,你以为自己懂得如何对待君主;作为臣子,你却不懂得如何侍奉君王。武帝对你很好,是的,很好,他可以亲临病榻,吁寒问暖。可是,当你决心做个正直的大臣时,武帝即毫不留情地决定对你施以宫刑。而你只不过是在群臣缄口时,力劝汉武帝不要对被俘将领的降或抗妄下断语,更不要祸延功臣。武帝就在那样的情况下大怒了,而朝堂上竟然没有一人为了你挺身而出。刹那间,你的世界塌下了一半。看似对你尊敬有加的皇帝,看似与你情同手足的同僚,原来看重的仅是你手中的笔。
  你只想到了死,可这样的奇耻大辱,即便是死你又有何颜面去见九泉下的列祖列宗?你的心在不停地流血,擦不去,洗不尽,也永远无法愈合。你可以感受到世人对你的轻视,可以轻易地看出朝臣们从骨子里对你的鄙夷。你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不重要了。这时,你看到了桌上的手稿,你看到自己已为之付出半生心血的史书。对,你不能放弃,你绝对不可以放弃。跳跃的烛光下,消瘦的你紧紧地握着自己的拳头。你隐入了书斋,你隐入了浩瀚的历史长河。在你的笔下,从上古的黄帝,到当朝的武帝,从名扬天下的武夫,到名不见经传的书生,都不过是历史的一枚小棋子。凌乱的史料被你一遍又一遍地翻阅,一次又一次地梳理。“呕心沥血”,用来形容你真的是太恰当了,在这部书中,你注入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全部信念、全部精神、全部灵魂。你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也把你自己深深地留在了里面。《史记》就这样诞生了。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千百年后,当后世这样评价《史记》时,你已安然地躺在了地下。你曾经失去了作普通人的资格,但你得到的却是千秋万代对你的仰视。当人们想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谁都不会忘记你——司马迁。
  
  【点评】
  作者一开始就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昏暗而凄清的环境中: “你俯首在昏黄的烛光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你一字一顿地在为屈原作传,你一书一泪地书写着与你几乎有着相同命运的屈原。”接着作者以娴熟的笔法从容道来,紧扣标题的“魂”字写出了司马迁一生遭受的磨难以及灵魂的自省,令人咀嚼、深思、震撼。写作人称上,作者为了拉近读者、作者与司马迁之间的距离,采用了第二人称的方式,行文中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息,令人为司马迁的命运与人格感慨不已。
  
  阳光总在风雨后
  
  陈 雅
  生命的诞生不是为奔赴死亡之约,花开不是为了花落。溪水因为曲折而流淌出美丽,雄鹰因经历了悬崖的陡峭而翱翔天际,春天因经历了冬天的洗礼而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不知道,世界上是否还有比她更悲惨的人?仅仅两岁,就因病注定了她的人生要在绝对的黑暗和无声中度过。曾经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不幸的女孩是上帝的弃儿,所有的人都对她充满同情与惋惜。但是,就是这个上帝的弃儿,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战胜了命运对自己的考验,她用触觉和感觉学会了与人交流,学会了好几个国家的语言,成为了哈佛大学的名人,成为了全世界残疾人的偶像。她的成功,源于她内心的不屈与呐喊,源于她骨子里燃烧的激情,源于她目光中坚定的信念!她就像一棵坚毅刚强的不倒松,也许这个种子天生残缺,但它凭着自己的抗争与奋斗终于站立成了天地间一道令众人仰望的风景!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是一个永远值得景仰的名字!百色起义的号角仿佛响在耳畔,挺进大别山的英姿仿佛还在眼前浮现,文化大革命让这位英雄接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三起三落,站起来,被打倒;再站起来,又被打倒,但他还是站起来了。难怪美国的一位总统不无敬佩地说:“他是一个打不倒的东方矮个子!”他真的站起来了,正如他所说的,在80岁还要有一番作为。于是那犀利而坚毅的目光让撒切尔夫人也暗自一惊,改革开放的滚滚大潮让祖国上下在20年内焕然一新!他就像一块磐石,千锤万凿纹丝不动,最终成就了自己!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夜已深了,我还在灯下苦苦思索。都说高三是黑色的,但又是不可或缺的。我能挺得住吗?日日夜夜的奋斗,泪水与汗水交织的每一天……12年的奋斗就为了高考的两天,这是否太残酷了?但我明白,一个连高考都承受不起的人,怎么能经得起人生的考验呢?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就像一只蛹,只有经历了挣扎,才能拥抱化蝶的喜悦啊!
  
  【点评】
  本文有如下优点:一是标题醒目。作者以“阳光总在风雨后”作为总标题,领起三个小标题,而小标题又各以一句诗总括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文章眉目清楚,结构新颖。二是思路清晰。由海伦·凯勒、邓小平到自己,写出了自我认识的深化。三是语言上,作者大量采用排比句、反问句、感叹句,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情理并茂,富有气势。
  
  舅犯郭偃对晋文公
  
  王 昱
  晋文公二年,晋师克楚师于濮水,天子致伯。晋文公大喜,乃会其群臣于罡上。
  晋文公曰:“昔者寡人逃于父母之邦,无容身之所,而今竟能称霸于天下,何也?”
  舅犯对曰:“臣闻上古舜为人孝悌,待人恭谨,蒙帝尧之赏赐,其父瞽臾嫉之,其弟象亦嫉之。其父瞽臾命之掘井,而欲活埋之,舜从他道遁出;其弟象请其守仓库,而纵火焚之,舜以茅为翼从仓顶飞下。后舜遂有天下。夏之遇羿也,寒浞之乱亡其国。夏之后世少康无尺寸之地,历磨难杀寒浞,遂复夏禹之功业。中古周文王因忠谏纣王,而竟拘于里,后赖群臣营救,以脱于虎狼之口。后并西戎三十余国,其子武王继文王之功烈,遂有天下。近者齐桓公遇齐襄公之乱而奔于莒,公子纠奔于鲁。管仲射之,徒中钩耳,桓公幸不死。后齐桓公先之齐,举贤任能,九会诸侯,一匡天下。而今大王遇骊姬之乱,而逃离晋国,所奔者有齐、郑、楚、曹、宋、秦等。所遇者有野人攻之急,受饥饿困顿而无食,国君待之不礼。然大王能克之,数难亦磨练大王之志,使大王知何以以弱胜强,何以待人以礼,故而吾知大王之必将霸于天下,故誓死以从。”
  晋文公曰:“郭偃有说乎?”
  郭偃曰:“上古舜发于畎亩之中,是鄙人也,然尧用之而天下治。伊尹,庖丁也,以烹饪侍于汤,汤用之而王天下。傅说,板筑之人,后相于武丁,武丁用之而中兴商朝。姜尚者,渔人也,钓于渭上而遇周文王,文王用之而遂有天下。管仲者,狱吏也,齐桓公不弃而称霸天下。此五子皆鄙人,历磨难,其体肤之饿,其身之苦,筋骨之劳,举世莫胜之,故能知为臣之道,事君以忠。而今大王之群臣随大王逃避于诸国十九年,所历磨难又远胜于此五子。介子推为大王之饥饿而竟割股以食大王。大王有如此之臣,安能不霸?”
  晋文公曰:“善哉,二卿之言。君历磨难则知如何治国,如何用臣;臣历磨难则知如何事君,如何辅国。此寡人之所得也。寡人将命史官载二卿之言于史册,以为后人借鉴。”
  
  【点评】
  作者选取流亡19年重登王位的晋文公作为写作对象,紧契题意,事例典型,极有说服力。语言上,作者或化用,或仿写,描摹情态,叙说故事,形象逼真,显示出很好的文言功底。写作上,作者采用一问一答形式,借两位大臣之口,说明了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最后由分而总,得出本文中心:“君历磨难则知如何治国,如何用臣;臣历磨难则知如何事君,如何辅国。”写法新颖,观点辩证,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