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2期

巧抓意象 以一胜十

作者:宋 峥




  所谓意象,即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之外的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意念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中的融合。如: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有三个意象:“迟日”“飞燕”“鸳鸯”。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描写了明媚宜人的春光,透露了诗人安适、愉悦、自在的情怀。
  意象是诗歌构思的核心,是鉴赏古典诗歌的要素,我们常常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来破解诗歌所表达的意义。
  一、借助意象体会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如: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通过“江月”“风灯”“宿鹭”“跳鱼”四个意象的巧妙组合,构成了一个优美、静谧、平和的境界。
  二、借助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如: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歌有六个意象:沉沉欲坠的“月”,啼叫的“乌鸦”,满天的“白露”,水边的“江枫”,船上的“渔火”以及夜半的“钟声”。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幽寂的环境,表达了诗人旅居在外的孤寂心情。
  三、借助意象领悟人物形象(即人物的思想品质)。如:
  
   寒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首诗的意象有“疏篱”“寒菊”“百花”“北风”。其中中心意象是“寒菊”,它虽然生长在“疏篱”中,但却不在“北风”中飘落,表现了寒菊傲霜斗寒的精神。诗歌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不向统治阶级屈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四、借助意象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哲学道理。如: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的意象有“方塘”“天光云影”“源头活水”。方塘的清澈见底,映着天光云影,是由于流过来了“源头活水”。我们可以体会出这样一个哲理:一个人要保持思维的敏捷,思想的鲜活,必须要大量地吸取知识。否则,就会思维呆滞,思想枯竭。
  五、借助意象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借助意象推断景中含情的手法。如: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末两句有三个意象:“孤帆远影”“碧空”“长江”。这些意象组合成一个阔大的意境:诗人站在长江边,遥望着那载着朋友远去的帆船,直到他在碧蓝的天际消失,而诗人面前的长江水正滚滚滔滔地向东流去。从这些意象中,我们可以领悟出诗人在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二)借助意象推断借物抒情的手法。如: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通过“石灰”这个中心意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处变不惊的坚强意志和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
  (三)借助意象推断借景抒情的手法。如: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先写景物:洒满一地的月光,就像是一片白霜。这月光自然引发了诗人“低头思故乡”的感情。这正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所以,抓住诗歌的意象,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领悟诗歌所表达的形象、思想内容以及表达技巧都可起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