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沧海一声成绝响

作者:耿 静




  2004年11月24日凌晨,一代鬼才、著名填词人黄病逝于香港,一时间,各家媒体纷纷推出纪念专辑,深切缅怀这位香港乐坛的“流行音乐宗匠”。
  如果说每个城市都会有几个名字是自己的文化路标,那么代表香港文化的非黄霑莫属。黄霑有多重身份:作家、词曲家、主持人、编剧、演员,但对于内地听众、观众而言,熟悉他还是因为那些广为传唱、直达人心的影视歌曲。
  黄霑从15岁就开始参与电影配乐和唱片录音的工作,一生共创作两千多首词曲作品。在我们的记忆中,《上海滩》《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新鹿鼎记》《新碧血剑》《秦俑》《东成西就》……这些曾经使一代人热血沸腾的影视主题歌与插曲的歌词便是由黄霑一手打造的。至于那首满寄家国情怀的《我的中国心》,更是令全世界每一位华人为之动容!
  黄霑善于以文言笔法写词,其作品或大气磅礴,或细腻如丝,但不论哪种风格他都做到了雅俗共赏,真正地把流行音乐的“流行”二字发挥到了极致。黄霑与写科幻的倪匡、写美食的蔡澜和写武侠的金庸被称为“香江四大才子”,由此足见黄霑在香港文化界之地位。
  上世纪70年代末是香港流行文化崛起时期,黄以主流兼主力的身份,推动了粤语流行歌曲的发展。他把中国文化元素和通俗商业运作完美地结合起来,为流行乐坛的繁荣开拓了新的套路。即使在满耳充斥着R&B的21世纪,黄霑也没有销声匿迹。在2003年“SARS”肆虐时,他挺身而出,组织了一台《狮子山下》群星演唱会,给低落的港人送去信心。2004年1月,他还为梁汉文打造一曲《情常在》,借此提醒港人把“情”放在首位,不应以功利作为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可见,黄霑能40年长盛不衰,与他在保持文化传统及本土情怀的同时,不断敞开怀抱与时俱进是密不可分的。
  在这位乐坛巨匠众多的作品中,最具个性风采和审美意趣,同时也是最精彩的作品当为武侠歌曲,而他的巅峰之作《沧海一声笑》实为集大成者。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烟雨飘摇,淘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胜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这首歌是当年由徐克执导的电影《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歌曲的豪爽大气与电影本身对江湖豪情、侠客义气的酣畅表现浑然一体,荡气回肠,从而一举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电影主题曲奖”。
  据黄霑透露,他一共写了6版《沧海一声笑》,但每回都被徐克“枪毙”。冥思苦想后,他认为“不是极深奥、就是极浅易”,最后悟出“大乐必易”,于是在5分钟内就写好曲子,半小时内写好5段歌词,使这首最具江湖味的歌曲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经典。
  武侠题材中另一首我们熟悉的是他为古曲《将军令》填词的《男儿当自强》,而水准较高的则是当年老版本《天龙八部》的插曲《两忘烟水里》和主题曲《万水千山纵横》。尤其是描绘乔峰气概的《万水千山纵横》简直就可以当成文学作品来欣赏:“豪气吞吐风雷,饮下霜杯雪盏。独闯高峰远滩,人生几多个关,却笑他世人妄要将汉胡路来限……”
  行文至此,耳边又传来了豪情满天的“沧海一声笑……”黄霑的离去是2004年香港文化界的巨大损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香港又失去了一座文化路标。让我们祝福“叔”,愿天堂里一样有他的音乐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