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老生常谈化行动

作者:罗明钢




  在国家语委红楼家属院,进出的不少是年逾花甲的老人,这些跟普通市民没什么两样的老人,和我们迎面而过时,你可能想不到他们或许就是在我国语言学界颇有建树的专家。国家语委原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章太先生就是这其中的一位。我们按事先的约定来到陈先生的家里,刚下课稍事休息的先生,脸上虽还略带倦意,但很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语文世界:陈先生,您研究语言学已近半个世纪,取得了许多成果,发表了不少论著。请谈谈您是怎样走上语言学研究的道路的?
  陈章太:人们往往认为,说话、写字是一般人都会的平常事,没什么可研究的。而语言学过去又大都偏重于研究语言结构本身,使语言研究显得枯燥乏味。因此人们对语言学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我在中学时也是这种态度,认为语言最普通不过了。到了大学,念的是中文系,文学课程比语言学课程多,而且文学课可以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比语言课生动,同学们自然喜欢文学,不喜欢语言学,我也如此。后来有两件事改变了我的认识,使我对语言学逐渐产生兴趣并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件是写毕业论文,尽管我也不喜欢语言学,但我是学生干部,老师要求我带头认领语言学的题目。我花了两三个月时间泡在图书馆里,硬着头皮读书、查资料、思考、写作,最后在导师洪笃仁先生的指导下,总算完成了论文写作,还被评为“优等”。第二件是1956年与一位同学对调工作,到了中科院语言所,经过工作、学习,我对语言学的兴趣逐渐加大,最后决心一辈子搞语言学。从我的经历中,我深切感受到兴趣对搞好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没有兴趣便缺乏动力,就钻不进去,搞不出名堂,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语文世界:您刚才谈到,您对语言学从不喜欢到逐渐产生兴趣,所以能够对枯燥的语言学钻得进去。请跟我们的中学生朋友谈谈您的兴趣是怎样培养的?
  陈章太:我觉得,有的兴趣是自然产生的,不用培养。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事物、对象特点的吸引等,有些人对某些事物会有一种自然的兴趣,如对体育、艺术,有些人就有很强烈的兴趣,这种兴趣一般不需要培养。而有的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如对某些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兴趣,一般需要培养。培养兴趣最重要的是正视现实,提高认识,多接触、多了解、多学习,把理性转化为感情,自觉加深对事物、对象的认识,从而产生对该事物、对象的兴趣和感情。我对语言学的兴趣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所以中学生朋友要是对语文没有兴趣但又觉得语文是基础不能放弃,那不妨采用上面说的办法,多接触、多了解、多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培养对语文的兴趣,不断提高语文水平。
  语文世界:您先是调查、研究汉语方言,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论著,后来研究社会语言学,对我国社会语言生活、语言变异等问题发表重要的见解,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去年5月,您在语用所谈您的治学之路时,谈到您研究社会语言学跟您的身世有关,请您具体谈谈这个问题,好吗?
  陈章太:我生长在闽南永春的一个贫穷山村。在家境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母亲设法支持我读书,还经常教导我要正直勤奋、关心爱护别人。因为贫穷,懂事较早,接触社会也较早,感受社会的冷暖较多。解放后第一次大学招生统考(1951年)我考入大学,那时国家虽然还很穷困,但十分重视培养人才,我跟所有学生一样,不用交学费,食宿、医疗全由国家负担,我还享受七元钱的助学金,生活没有顾虑。这些都使我跟其他同学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对国家、社会总有一种感激、报恩的想法,并有一种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我常常主动走进社会,同各种人接触,观察、了解社会,热心社会工作,从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多少年都这样,这都使我对社会语言学有一种天然的感情,觉得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还有社会语言问题,这是我平时所关注的,所以,同它一接触就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
  语文世界:作为语言学家,您对语言变异有较多的研究,并且对我国语言生活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在总体方面,一个语言社区的语言将会越来越集中,越来越规范;小语言社区的语言向大语言社区的语言靠拢,小方言向大方言靠拢,方言向民族共同语靠拢,共同语的规范程度越来越高。”我以前在山东做老师,在课堂上一直坚持讲普通话,也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讲普通话,因为我认为语文学习是一种习惯的培养,说话得体规范是基本的要求。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在互相熟悉的情况下有时“难以启齿”。我有时也深感某些方言有很强的表现力,而某些事物在普通话语汇里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您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陈章太: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时期,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语言生活自然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国家采取积极而稳妥的政策推广普通话,同时不压制方言,必要时还保护方言,让方言有相当的空间存在、发展,这就使得我国的语言生活继续朝着丰富、健康、有序的方向顺利发展。现在,普通话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基本发挥主导作用,但由于语言、方言的纷繁芜杂,加之我国地域广阔,文化教育不够普及,普通话在全国远未普及,教育、传媒、公务用语和社会公共服务用语还没有普遍使用普通话,社会交际还有语言障碍,推广普通话任重而道远!方言是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方言的存在是文化丰富、多元的表现,也是多元文化得以保存、发展的重要条件。普通话与方言是相依、共存、分用的关系,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丰富。至于有些人说普通话“难以启齿”,那是一种观念的表现,也是一种习惯,应当从需要和实际出发,逐渐加以改变。
  语文世界:对当前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陈章太:中学是学知识、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语文是重要的知识和能力,中学生要充分重视语文学习,认真打好语文基础,这会让你受益一生。语文知识需要长期积累,语文水平是逐渐提高的。学好语文的办法,除认真学好语文课,最重要的是课外多读书、多看报、多写作,特别是多读现代优秀文学作品和古典诗词名著、世界文学名著。我们这辈人在小学高年级至初中时,一般都能够看懂《红楼梦》《水浒传》及一些优秀古典散文如《归去来兮辞》《醉翁亭记》《赤壁赋》等,还有一些优秀古典诗词如《将进酒》《长恨歌》等。至于鲁迅的《秋夜》,胡适的《我的母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许地山的《落花生》,叶圣陶的《没有秋虫的地方》,茅盾的《白杨礼赞》等现代优秀散文,更是爱不释手,有的能够背诵熟记。这些优秀作品影响我一辈子,至今受益。看报要看那些内容丰富、写作生动、语言规范的报道、文章,从而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丰富知识,这对提高语文水平,增强语文能力是十分有利的。多写多改也是增强语文能力的重要办法,这就不必细说了。这些虽是老生常谈,但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我只是谈谈自己的感受,再次重申这些老道理,希望中学生朋友将这些老道理认真化为行动,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受益一生!
  与知识渊博的学者谈话,如沐春风;与和蔼慈祥的长辈交流,受益无穷。短短两小时的采访就要结束了,望着窗外美丽的晚霞,我们真诚地祝福陈先生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