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高考名句复习指津

作者:蔡目杰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高考语文对考生的要求。笔者认为,名句名篇的复习,在内容上应侧重以下几方面:其一,教育性,如“人不学,不知义”;其二,哲理性,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三,审美性,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四,思想性,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一、坚决突破难字
  
  对于文质兼美的名句名篇,很多同学都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不能得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僻难写字的书写有误。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克服懒惰思想,勤于动笔,重点突破,这样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书写。例如: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
  以上三句中,“羁”“鹜”“壑”极易误写,必须在复习中反复多写几遍,以强化记忆。
  
  二、记住同音异义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地存在着,这也是命题人“设伏”的热点。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要有意识地分析、比较、归纳,既知其音,更知其意。例如: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司马迁《史记》)
  以上三句中,“幽”的意思是“隐蔽的、隐藏的”,易误写作“忧”;“暗”的意思是“绿柳成阴”,易误写作“岸”;“销”的意思是“熔化”,易误写作“消”。
  
  三、辨别同义异形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例如: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以上句子中,“长”极易误写成与其同义的“常”,如果知道这里的“长”是“长久”之意而非“经常”,就不会弄错了;“材”容易误写成与它同义的“才”。
  
  四、留意具体语境
  
  名句名篇的背诵与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学生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五、留心顺序,不可颠倒
  
  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这个原因,一部分学生往往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例如: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
  
  六、注意出处
  
  很多名句经过长期流传,已经变成了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流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名句发生了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所以,默写时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例如: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赠萧瑜》)
  三人行,则必有吾师。 (韩愈《师说》)
  像上面的句子,已经标明了具体的出处,就不能再写错了。
  名句名篇主要靠平时点滴积累、集沙成塔,只有厚积才有可能薄发。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方法技巧、勤于归纳,往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