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名人读书雅号

作者:王光静




  许多在历史上有所作为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博览群书并嗜书如命。其中不少名人还有一些读书的雅号呢。
  
  1.“通天晓”——孙中山
  
  孙中山10岁进私塾读书,从12岁起,又接受西式教育14年。由于老师用英语讲课,他就白天专心致志听讲,晚上还请人辅导英语。孙中山读书具有勤学好问的精神,他说:“学问学问,不学不问,怎么能知!”由于他知识极为广博,所以同学们给他取了个“通天晓”的雅号。
  
  2.“毛夫子”——毛泽东
  
  毛泽东的青年时代,虽然斗争紧张,工作繁忙,但他仍然抓紧时间学习。在他的住宅中,床头、桌上、藤椅的扶手上,常常堆放着长沙、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出版的书刊。他每天回到住处,不是学习、读报,就是来回踱步,思考问题。在他周围的湖南青年都亲切地称他为“毛夫子”。
  
  3.“刘九书柜”——刘少奇
  
  刘少奇少年时就很喜欢读书,他除了不断阅读、研究当时传播新思想的报刊和书籍外,还大量阅读古书,涉猎极广。人们见他坐也读书,站也读书,又排行第九,就给他取了个雅号“刘九书柜”。
  
  4.“书呆子”——闻一多
  
  闻一多自幼就专注于读书,以至废寝忘食。有一次,他正在读书,一只大蜈蚣爬到他的裤脚上,他的侄子喊了起来,他却无动于衷。结果还是侄子赶上去用扇子将蜈蚣赶走,这才惊动了他。他反而责备侄子:“大惊小怪干什么!”为了完成读书计划,他对人来客往、聊天度日等人情世故那一套十分反感。所以家里人都叫他“书呆子”。
  
  5.“蛀书虫”——吴晗
  
  吴晗小时侯就很爱看书,特别爱看历史方面的书。家里的书看完后,他就到处借书。有时为借一本书,他能跑几十里路。遇到人家不肯借,他就蹲在人家门口看;能借走的,他就边走边看。经常是刚到家,书已看完了,然后又立即去还书。书的主人怀疑他是否看过,考问他书中的内容,他都能马上讲出来。因看书又多又快,当地人称他为“蛀书虫”。
  
  6.“发狂的读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酷爱读书。他生病住院后,很快便同医院附近的图书馆取得了联系,常去借书看。因为他每次借书很多,后来图书馆就不再登记他借的书名,仅在他的读书证上写上多少册。他被图书馆员称为“发狂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