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第三编 话题作文(三)

作者:徐爱丽




  文章贵有真情,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是写作的永恒主题。自古以来,传世名篇都是至情至性的文章,《陈情表》的孝情,《出师表》的忠情,《项脊轩志》的亲情……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机遇不会光顾没有准备的头脑,灵感萌生于思考的土壤,让我们一起关注生活,用心读书,这是积蓄情感的源泉。因为只有“登山者情满于山,观海者情溢于海”,才会有华章出现。
  
  写作导航标
  
  我总有这么一种感觉,学生的作文缺少一种大气、一种真诚,无病呻吟的东西太多,“为赋新词强说愁”。一篇文章,很少有撞击读者心灵、能使人或怦然心动、或颔首称是的文句。“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世界”、这“人情”应该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现实生活反映到学生的作文中,应该有爱得深切、恨得入髓的情感;应该有十七八岁的躁动不安。可是我们有些学生的作文中表露出来的情感却是浅薄的,不会感动,使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不会感悟,使作文缺了真知灼见。
  近几年高考的考试说明新增了一项内容,“情感真挚”。写作要情感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新课标对写作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应是明智之举和疗救之药。
  怎样才能使文章多一些真情实感?怎样才能使别人通过你的文章走进你的心灵呢?下面谈谈我们在写作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选择典型细节描写真情
  在作文中对具体事件或人物添加典型的细节描写。例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有一段,老祖母每次来看孙子临走时的“比去,以手阖门”,一个微小的动作把老祖母对孙子的关爱与期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袁枚的《祭妹文》中描写妹妹“奋臂出其间”一段,手足之情及对妹妹的怀念,跃然纸上。
  
  二、文章要有“点睛之笔”
  在文章中可形成一段融描写与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话,发出感叹,抒发一些真实的想法,放在文章的结尾处,这样不仅升华了文章主题,而且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内涵丰富的美,打动每个读者的心。
  运用点睛之笔要:(1)铺垫丰厚,铺垫不厚有无病呻吟之感;(2)合乎情景,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
  生活充实,才会抒发出真实而深厚的情思来。有了情,对生活原先不敏感的心就会变得敏感起来,就会在心底涌动起喜怒哀乐。这样即使不去刻意雕琢言辞,安排技巧,作文也 会尽显真情的迷人魅力。
  
  佳作展示台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十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细细品味】
  “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就是你。”生动的开头,吸引读者。母亲的心中所感“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语言细腻动情,打动读者的心。
  对于孩子的成长母亲娓娓道来,灵动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母亲的爱,修辞的运用更使得语句生动而充满灵性。
  打儿子是母爱的一种无奈,“殴打”是母爱的最后一种手段,母亲此时是多么的无奈与心痛,作者这一段话道出了母爱的真谛,如此真情怎能不打动人心。
  打是爱——相信每一个父母都会有如此想法,这是天下父母的共通的心声。作者写出了真情实感,也拨动了每个读者心中的一根爱的琴弦。
  真挚的话语写出了一个无奈母亲内心的波澜、矛盾,生动的描写体现了一种深深的母爱。
  细节的描写写出了母亲打人时的感受,心理的痛楚远大于身体所承受的痛苦,如此深情的母爱,如此真实的表白,怎能不让人动情。
  结尾是问询的语言,没有大道理,也没有华美的词藻,但却道出了一位母亲深深的爱。
  【整篇评析】读完文章,心中似被什么充盈着,是爱,一种深深的母爱。这是毕淑敏一贯的文风,真挚感人,总是那么如话家常般道来,没有大道理,没有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细致的描写,有的只是深深的情。文章的灵魂在于情真。叶圣陶早就指出:“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作者从一个母亲的角度说出了天下母亲都会说、都想说的真话、实话。这真话实话却是那么地感人,那么地拨动人的心弦。
  
  母亲默默地
  
  二十年前父亲家很穷,只好娶了邻村的一个哑女为妻,这个哑女后来便成了我的母亲。小的时候,同村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时,只要一见到我,便一哄而散,还丢下了一句“他妈是哑巴,咱不跟他玩”。每当这时我只有哭着跑回家,将满肚子委屈全撒向无辜的母亲。她总是听完我的哭诉后默默地走开。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