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第六编 材料作文(一)

作者:肖杨枝 陈 蓉




  写作导航标
  
  从1977年恢复高考始,材料作文之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占主导地位,自有其魅力所在,因为这种题型以考查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关注自然、社会、人生的程度,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作文综合能力,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因此只要我们突破材料作文的一些人为限制,如文体限制、写作构思的模式化等,而利用其良好的反宿构功能、着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的优点,就不仅可以弥补话题作文宿构严重、议论深度不够的弊病,而且符合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
  那么,如何写好材料作文呢?
  
  一、吃透材料,把握含义
  首先要注意把握材料的特点和主旨:如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主旨;多则材料要弄清它们的异同,把握其关系,从而把握中心;隐性材料如比喻性材料要弄清其比喻义,含哲理寓意材料要把握其寓意。其次,一则材料的意思往往不是单一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要注意多角度审读材料,吃透材料。
  
  二、依据材料,联想生发
  材料作文,一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既是根据材料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依据来联想生发,不能置材料于不顾,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材料作文要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从这个意义上讲,写材料作文是戴着镣铐的舞蹈。二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
  
  三、突破模式,抒写真情
  传统的材料作文几乎是议论文一统天下,而且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即所谓的“引——议——联——结”,这种僵化的思维模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在倡导新课标的今天,我们要敢于突破文体限制和僵化的思维模式,在文章内容和材料保持“神合”的前提下,自主选择最能展示自我写作个性、才华的文体,自由表达个人的独特思想情感。当然,受高考影响,学生最担心的是跑题或偏题,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事实上,由一件或几件事,一个或几个观点,一组或几组材料,一篇或几篇文章甚至一本书或一套丛书而引发的某种思考、联想、想象,并把它形诸文字,我们不妨都称之为材料作文。也就是说,所谓材料作文无非是指文章的观点、情感甚至材料(事件)是由某个材料触发的。既然如此,我们完全可以放胆作文,不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佳作展示台
   破碎的美丽
  
  乔 叶
  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我喜欢断树残枝枯枝萎叶,也喜欢旧寺锈钟破门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喜欢石阶面斜玉栏折裂,喜欢云冷星陨月缺根竭茎衰柳败花残。我甚至喜欢一个缺了口的啤酒瓶或一只被踩扁的易拉罐在地上默默地滚动,然后静止。每当我看到这些零星琐屑的事物时,我总是很专注地凝视着它们,直把它们望到很远很远的境界中去。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出于一种变态心理,但我确实深深相信:破碎的东西比完整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虽然它们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狈。它们从光艳十足无可挑剔的巅峰骤然落地或是慢慢地坠下慢慢地沉淀慢慢地变形,然后破碎,然后走进我的视线中,走到辉煌已假借给别人的今天。
  我不知道它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所以我无法想象它们的美丽。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丽之中,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啊!破碎的事物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那么沉厚,那么绰约,那么美丽。
  同样,很残忍的,我相信破碎的灵魂才最美丽。
  我喜欢看人痛哭失声,喜欢听人狂声怒吼,喜欢听人酒后失态吐出一些埋在心底发酵的往事,喜欢看一个单相思的人于心爱者的新婚之夜在雨中持伞默立。我喜欢素日沉静安然的人喋喋不休地诉说苦难,一向喜悦满足的人忽然会沮丧和失落,苍老的人忆起发黄的青春,孤傲的人忏悔错过的爱情。我喜欢明星失宠后凄然一笑,英雄暮年时忍痛回首,官场失意者独品清茶,红颜逝去的佳丽对镜哀思。我喜欢人们在最薄弱最不设防的时候挖出自己最痛最疼的那一部分东西,然后颤抖,然后哭泣,然后让心灵流出血来。
  每当这时候,哪怕我对眼前的人一无所知,我也一定会相信:这个人拥有一个曾经非常美好现在依然美好的灵魂,他经历的辛酸和苦难以及那些难以释怀的心事和情绪是他生命中最深的印记和最珍爱的储藏。只有等他的灵魂破碎的时候,他才会放出这些幽居已久的鸽子,并且启窗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容颜。我知道:只要他的窗子曾经打开过——哪怕仅打开一秒钟,他就不会是一个老死的石屋了。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彻悟和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露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我们从中汲取了多少人生的梦想和真谛啊!
  我不能不喜欢这些能把眼睛剜出血来的破碎的美丽,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丽。他们直接触动我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我随他们流泪欢笑叹息或者是沉默——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心悸的快感啊!而此时,我知道:没有多少人能像我一样享受这种别致的幸福和欢乐,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种破碎的美丽是如何细细密密地铺满我们门前的田野和草场,如同今夜细细密密的月光。
  是谁说过: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细细品味】
  “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开宗明义,一改传统对“美丽”的看法,标新立异,立刻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由眼前的破碎想到曾经的辉煌,引出深一层的思考。
  零星琐屑的事物尚且有破碎之美,更何况灵动的生命个体呢!由物及人展开联想,自然过渡。
  多么残忍的话语,似乎是一种病态,可凝神细想,难道不是如此吗?不露痕迹地设置悬念,高妙!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抖开包袱,悬念也随即冰释。观点层层深入,又紧扣开篇主旨。
  善于悦纳破碎的人,更需要一种境界,因为这更逼近人性真实的另一面,更接近人类灵魂最柔软的部分,更显出对生活本真的理解和深刻的认同。
  【整篇评析】世间触动我们心弦的美丽之人与物何其多,可在作者心里留下印记的却是破碎的美丽。破碎的东西有着绚丽的往昔,破碎的灵魂有着真实而深刻的人生。能够发现并欣赏破碎的美丽需要胸襟,需要洞察世事的境界。作者引领我们随他一同走进破碎,并且明白世事无垠,只要我们曾经轰轰烈烈地奋斗过,那么我们就不必掩饰绚丽光影下的惨烈,因为当我们打开紧闭的窗户,放飞幽居已久的鸽子时,这或许就是我们人性中最纯最美的光点。
  
  洗 手 水
  
  汤 雄
  洋老板在菊黄蟹肥稻花香的季节里赴江南水乡考察,地方官员自是少不了用当地特产阳澄湖大闸蟹招待。面对满盘美味佳肴,洋老板手剥牙剔,吃得眉开眼笑。
  当蟹的残肢碎骸堆满一桌的时候,服务员在每人面前又放上了一小盆黄澄澄的汤水,一股幽幽的清香沁人心脾。也许是口渴难忍,也许是清香诱人,洋老板还没等吃完螃蟹,便端起面前的那盆汤水,众目睽睽之下竟“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个盆底朝天。
  蟹乡人吃蟹吃出了经验:只因蟹的腥气膻味特别浓,所以在蟹宴结束的时候,自会端上一盆用菊花和茶叶泡成的洗手水,供吃客洗手除腥去油用。没料到这自称中国通的洋老板是十足的“洋盘”,居然把洗手水当成了上等的饮料,一口气全灌下了肚皮。当下,满桌的地方大小官员都怔住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