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爱上三月的忧伤

作者:李 丹




  三月是一个收藏感动的季节,拥有淡雅的忧伤和无尽跳跃的音符。
  三月的天空,笼罩着莫名的感动。感动枝头新长出的嫩芽,感动下午咖啡厅角落的那段旋律,感动深夜那场缠绵悱恻的爱情戏,感动那蒙的路灯下长长斜斜的身影。一切的感动都那么从容、真切。莫名地爱上了三月的忧伤。
  三月的情感在蔓延,音乐在流淌。爱上那种可以美化灵魂的声音。带着缕缕愁忧,躺在那张有些历史的老人椅上,蜷着腿闭上眼,听几首林忆莲的歌,随她去感怀已逝去的青春,那曾经孤独的岁月。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三月的旋律。
  三月爱上了张爱玲的琐碎。那上海的“金枝玉叶”向我们展示着她精致的生活细节。也许任何一个女人都梦想那样纯粹的爱情,那样潇洒的分手。总之爱上那个属于过去的女人,一个演尽末世繁华的女人。
  三月的夜里,独自一人走在宁谧月光下那繁华的大街上。沿着霓红灯一直走。由一盏灯的光明走向它的黑暗,再由黑暗走向下一盏灯的光明。看着自己熟悉又陌生的影子被拉长,又被压短。像一场生命的轮回。一切在简单地重复,重复着简单的一切。生命也如此简单,就是不断地成长。
  三月的春寒依然料峭,三月的和风依然温润。忧伤地乘着开往春天的地铁,途经孤独的三月,撒下成长的种子,继续匆匆赶往未来。
  明知一切如云烟,却还是执著地爱上那个握不住、追不上的三月的忧伤。因为它深埋着我的成长。
  【点 评】可以说,“伤春”作为文学的一个基本主题在文学的长河里延续至今。古诗词中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几乎成为千百年来诗人笔下对春天的寂寞而感伤情怀的一个缩影。
  《爱上三月的忧伤》也是一个“伤春”的文本。三月,在作者的视野中是忧伤的,寂寥的,孤独的,黑暗的……文章在较为简短的篇幅中,尽可能地呈现春天的景物(或者说“意象”)和内心情怀之间的多重关系。当然这种“景”和“情”之间的多重关系归结为一个基点就是——感伤的三月,落寞的情怀和成长的隐忧。作者的主观感受在春天的物象中如一场细雨长久而动人地从时间的缝隙中滴落下来,感染自身,也打动读者。
  (霍俊明)
  
  点评者简介
  霍俊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文艺学博士,《南京作家地理》编委。已在《人民文学》《诗刊》《当代文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当代作家评论》《文艺评论》》等发表相关论文、诗歌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