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化抽象为具体可感

作者:沈旭东




  比喻,被称为语言艺术之花,精彩的比喻句能为全文增色,有助于说理和描写。曹禺先生在创作中就特别擅长于运用“打比方”的修辞手法。他能将抽象的、难以表达的、不易为读者所把握的人物的内心世界——“爱与恨、喜与悲……”外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或行为。请看《雷雨》中一段话。
  “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
  这句话是繁漪出场时,曹禺对其所作的描述。打这个比方虽不高雅,但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繁漪的“爱与恨”。繁漪是《雷雨》中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这个女人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但却生活在一个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空气的环境中,渐渐地被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然而一旦有爱降临到她的头上,这个心灵趋于死亡的女人所爆发出的能量却是相当惊人的。她牢牢地抓住了她的所爱,如同一只饿了三天的狗紧紧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任你怎么敲打也不会有丝毫的松动。我们可以想象一只饿了三天的狗见着骨头时是怎样的欣喜,以及它誓死享受这块骨头时的决心又是如何的坚定。繁漪便是这样的心态。面对决意逃脱的周萍,她自然百般阻挠。于是她对周萍威胁、许诺乃至哀求,最后到了绝望,完成了她“恶狗”形象的塑造。
  精彩的作文中不能没有比喻,但是我们又不能为比喻而去造比喻。一般而言,比喻的生成应该是作者在描述复杂事物或抽象事物时,几无可描述之词时的外援。用比喻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喻体要贴切、准确。一方面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确有共同之点──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另一方面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调,如上文中曹禺在刻画繁漪时所造的比喻就极为准确。反之,违背了以上的原则,就是不恰当的比喻。比如: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娇小的姑娘,胖乎乎的、圆圆的脸庞,一头短发瀑布似的向后梳着,听说要采访她,羞得满脸通红。此句中娇小的姑娘怎么会有一头瀑布似的短发呢?
  2.喻体要创新。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在《雷雨》中曹禺为了形象地描述周萍背着父亲与后母乱伦后因恐惧而自责时的心态时,他这样写道“他觉得这样是卑鄙的,像老鼠在狮子睡着的时候偷咬一口的行为”。周萍把自己的行为定义为“卑鄙”,定义为“不光明正大”,这源于国人瞧不起使用暗箭伤人的民族心理。就像一只老鼠,明明不是狮子的对手,可它却偏偏要在狮子睡着的时候偷偷上前咬一口以发泄自我,这只能引来其他动物的讥笑并被视为卑鄙。此时的周萍正陷于深深地自责中,他认为,自己的行为与趁着狮子熟睡偷咬一口的老鼠无异,于是他要悬崖勒马。一只老鼠帮我们理解了周萍。
  3.喻体创新的前提是要通俗、形象。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如:“我对《雷雨》的了解只是有如母亲抚慰自己的婴儿那样单纯的喜悦。”“我爱着《雷雨》如欢喜在溶冰后的春天,看一个活泼泼的孩子在日光下跳跃。”这里,曹禺先生用了两个通俗的比方来表达自己对作品《雷雨》的热爱之情。母亲抚慰婴儿时流露的喜悦,那是人类的共性;活泼泼的孩子在溶冰后春天的日光下跳跃,这是生命力的象征,是希望之所在。这两个比方截取了生活中两幅美好的画面,既引发了读者无限的遐想,又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雷雨》的执著之情。
  但是,如果故意标新立异,也常常造成比拟不伦,弄巧成拙,下面就是这样的例子:“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严密,就像神经节和神经网的关系一样。”以令人难以想象也无法理解的现象作喻体,也就丧失了比喻的意义。
  毋庸置疑,比喻能够直接透射出作者的想象力、情感力、感悟力、审美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运用比喻的能力,造出精妙的佳句呢?笔者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多读中国古典诗歌,丰富“比喻”的生活之源。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的诗歌更是有着“比”的传统,从流传下来的古代作品,尤其是古代诗歌看,“比喻”的使用可谓新颖巧妙,丰富多样。“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人鲜明的视觉感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蕴藉着送别的深厚情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人在融融的暖意中感到雪的皎洁、鲜润、明丽和灵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国心”以物喻人,使羁旅之悲,思乡之情氤氤氲氲;“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对人生乐观的感悟等等。以上例子仅仅是我国古代诗歌“比”的沧海一粟。这些“比喻”句之所以千古传颂不衰,一方面在于其新颖独特的艺术性,另一方面因为它们是作者“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缘故,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感悟和思索。同学们通过阅读学习这些典范的比喻,就能根除作文语言苍白、生硬、艰涩的弊病,丰富比喻的生活之源,使自己作文的“半亩方塘”映射出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天光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