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一)

作者:贺生达




  创 意 话 题
  
  (江苏卷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创 意 导 引
  
  细细分析此题,便可知审题的重点当在于对“路”的理解上,它绝不可简单地理解为生活中具体的“路”,那也绝非命题的意图所在。因而,写作时,不妨对“路”这一具体事物进行虚化,去写其比喻义,即进行所谓的“实题虚写”,来扩大写作范围,化难为易。下面,就尝试用此法来逐条分析两句提示语: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无疑是说路是由人们走出来的,人们可以于无路处开路。对此若进行“实题虚写”,则可把“路”虚化为“革命之路”“校园之路”“发展之路”等,它们无不是因“人走的多了”而成为“路”的。由此,再展开去写即可。
  这第二句就颇费思量了。为什么“走的人多了,反而没了路”呢?其实,对此虚化一下就可找到与“路”之比喻义相对应的素材。比如某企业一直固守着原有的生产方式而不进行开拓创新,其结果必然是在竞争中被淘汰而无“路”可走;再比如大家看到某种经营有利可图而一窝蜂地去干,其结果只会因供过于求而使大家都无“路”可走等。
  总之,由以上两句提示语来看,其意旨在鼓励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不过说的角度不一样罢了,但都宜采用“实题虚写”法。
  至于第三句“还有人说……”这个省略句,实则暗示我们,有关“人与路”的关系,你还可有其他的感悟与认识,只要扣住“人”和“路”这一对关键词,可切入的角度仍是很丰富的。比如把前两句提示语稍作改动,就可变作“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少了,仍然没有路”和“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这两条,既可实写,写人与生活中的路;又可虚写,写其比喻义。善于思考的学生可能还会发现,“人”与“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路路相通才便捷,人人沟通天地大,进而可写“人生如路”或“路如人生”这样的主题。当然,还可根据相关的名言、俗语来思考,比如,“人生没有回头路”“君子行正路”等,这均要虚化其中的“路”来构思成文;当然,不一定就必须在省略号后补上这些内容再动笔,其实写时也可以按照自己对“路与人”的其他理解来构思,最简捷的方法恐怕就是把“路”作为一个(些)故事的见证者而穿插于行文中了……总之,在写作此题时宜从虚处着笔,抓住“路”的比喻义切入,否则,很难写出符合命题意图的佳作来。
  
  佳 作 展 示 台
  
  人与路
  江苏一考生
  
  小诚毕业后,在市里当会计科科长,职务不大,权力不小,那些烫手的金子只有他能拿捏得住。这天市长秘书过来了,是个女的,套装短裙,走路一扭一摆,嘴唇涂的口红可以刷墙,脸上抹的脂粉能盖个瓦房。
  她抛了抛媚眼,娇滴滴地说:“科长小弟弟,新来的吧,跟我喊姐得了。”小诚家有娇妻,这么个妖艳女郎如此称呼他,他还受得了?他脸红地答道:“姐!”“哎,我这小弟还真帅呢。”说着就要捏小诚白白净净的脸蛋,小诚躲之不及,忙说:“姐,你自重,我有妻室。”
  这女秘书顿时来了火:“哟,你算哪根葱呀,给你点颜色,你还真以为自己是彩虹啊!还吃硬不吃软,明说了吧,市长要调一笔款子,盖一幢别墅。”
  “不行,这钱是公家的!”小诚一口回绝。“哟,你还真倔呀!不行也得行,市长说了算!”整栋写字楼都给他们的吵闹声震响了,众人如苍蝇看见屎似的,都跑来了。一人偷偷拉了拉小诚的衣角:“别跟她一般见识,她可有后台呀。”小诚不屈不挠:“有后台怎样,我就不让。”
  秘书看着人多,放了一句话,便走了:“小样儿,一会儿市长会来找你的。”
  果然,一会儿有人喊:“小诚,市长找你。”
  市长都是一个样,富态,笑容可掬,满面春风:“呀,小诚,你好,你好,新来的吧,还习惯吧!”
  “他能不习惯?都成霸王了,这里都成他的地盘了,谁敢惹他呀!”女秘书回了一句。
  “小艳!”市长瞪了一下那个叫小艳的秘书一眼,说,“你先出去。”又掉过头来,“来,小诚,坐!”一扭一摆的那位秘书一扭一摆地走了。两根烟工夫,市长开始阴沉着脸:“小诚呀!大学毕业读书不少吧?”“嗯。”小诚不敢直视。“知道鲁迅的一句话吗?叫‘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熟悉吗?”“嗯。”小诚不知道他要唱哪一出。
  “我们的毛主席说过:人多力量大!知道为什么吗?”小诚茫然地摇摇头。“知道为什么我能当上市长吗?因为我有人哪!哈哈哈!有人就有路子,知道吗!你会知道的,好了,你可以走了,那笔款子你拨给我就是了。”
  小诚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后台”,什么叫“路子”,终于理解了市长的“良苦用心”。
  小诚当然给了市长那笔款子,会计簿上当然没有记下,可他私底下准备了一个本子……
  在科里,他渐渐耳闻一些市长的“先进事迹”,他一笔笔记下了。
  时间到了,他交给老婆,让她去纪委。老婆临走时他说:“我以后的‘路’,就看你的了。”
  很快,调查组来人了,因为证据确凿,调查组没有处于被动地位,市长当然绳之以法了,还牵连了一干人等,包括那位拉小诚衣角的仁兄,和那位妖艳的秘书,只有小诚例外。
  押上警车的时候,小诚喊住市长,说:“市长,那句话该改一改了,应该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您说呢?”
  市长哑然。
  
  点 评
  这篇小小说最大的写作特色首先就在于悬念的设置上:行文开篇设悬,接着用层递手法再步步设悬,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形成一波三折的跌宕美,使故事显得摇曳多姿,耐人寻味,从而给读者一种不读不快之感。有道是“文似看山不喜平”,看来该考生深谙此道。其次就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全文以简洁的对话描写为主,但每句话都很符合人物的特点,让人一听此言,就感到那人如在面前一样,实属不易。再次在扣题的技巧上:全文巧妙地把提示语中的两句话分别安排在前后两部分,从而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发人深省。当然,本文的语言运用也非常高明:比如对秘书肖像的描写就因夸张手法的运用而令人捧腹。正是这众多亮点的闪现,从而成就了这篇佳作。
  (荐评教师 梦 阳)
  
  人与路
  江苏一考生
  
  高考作文果然是提笔千钧,转而一想,作文之法,不正如人行路上?不禁暗暗自得。
  作文恰如行路,有人昂首阔步,气势凌人;有人亦步亦趋,低唱徐吟;有人正气浩然,仰天长啸。但要记住:怎么走都要走在自己的路上!
  曾记否?一篇《赤兔之死》轰动文坛,小生有幸拜读,感到确是佳作。但此后,文言之作犹如雨后春笋,呈疯狂态势,人人都走上了返古的老路。于是乎,屈原从汨罗江中爬上来又跳下去;项羽自刎更是免费表演,随处可见;韩信干脆赖在胯下讨生活,何其悲哉!想我堂堂五千年历史,都不够后人习作用例了。
  走上了返古的老路,故事新编也到了尽头。一眼望去尽是学子们迷茫的眼神。不明白,真不明白!同一条路,前人走过创造了辉煌,而今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可悲!可叹!不知他们是否真不明白:李商隐、杜牧的诗,再好也只是小李杜;即便做了十足十的古人,写出十足十的古文,也不过是“代古人言尔”!
  别人的路学不得了,不如开辟自己的吧!那又怎么样呢?
  想当年,韩寒半个小时一篇《杯中窥人》何其伟哉!于是又一批学子走上“创新”之路,通篇文章支离破碎叫有个性,一首诗谁也看不懂叫有深度,看到天空一片羽毛落下便泪流满面这叫有文人情怀。走前人老路固然不妥,但矫枉过正想从中国直接打通地心去美国也是行不通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