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相信你自己

作者:李 杰




  山西作家李锐的小说曾在小说界引起巨大反响,尤其深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的青睐。李锐与北岛、高行健并称为“三个最有希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社会责任感,孜孜以求地坚守着一种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寻找着人类精神的家园。读他的作品,常常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敬意。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他。
  
  语文世界:在您的成长过程中,哪些书曾经使您受益良多,对您日后走上作家之路有帮助?
  李 锐:有很多书使我受益良多。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文学的书当然要读,要读很多。但是其他的书也要读,要读更多。我想大家都知道“工夫在诗外”这句老话,也都知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句老话。印在纸上的书要读,人生这部大书更要多读,多体验,多思索,多积累。不要相信哪一位名家开出来的书单,或读哪一类书可以走捷径。没有那样的事情。唯一可以相信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多读,多想,这样做肯定会对你有帮助。
  语文世界:到今天为止,哪本书给您的印象最深,您最希望把哪一本书推荐给今天的中学生?
  李 锐:如果只回答给“我”印象最深的书,可以说是鲁迅先生的《野草》。我在前面已经说了,不要相信哪一位名家开出来的书单,所以我自己最好也不要开书单。我相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凭着自己不断的努力,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最想读的书。
  语文世界:学生时代的您最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希望拥有什么样的才华?现在您是否实现了理想?现在的职业是否是您最喜欢的,您以前有过别的职业吗?
  李 锐:我小的时候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有许多奇特的“理想”,比如看过一场电影,就想当一名骑兵,最好是当骑兵团长什么的,最威风,最帅气。后来看过一个新疆歌舞团的表演,就连做梦也想当一个会动脖子的新疆舞蹈演员。看了《三侠五义》,最希望拥有飞檐走壁、刀枪不入的本事。我现在只能说是部分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因为我终于成为一个作家,可以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我以前当过农民、工人、杂志社的文学编辑,等等。
  语文世界:您最欣赏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李 锐:我最欣赏身处逆境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我的座右铭是“相信你自己”。
  语文世界:您认为对您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李 锐: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父亲、母亲。他们的善良、诚实、正直、对事物广泛的兴趣,让我终生受用。
  语文世界:语文教育讲究“潜移默化”,或者说家庭教育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很重要,您认为这“潜移默化”是怎样实现的?
  李 锐:我不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没有能力从语文教育的专业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潜移默化”至少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等这样几个方面。潜移默化不是一个需要硬性规定的规则,而是把文学、文化、历史、审美等等内容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待生老病死的方式和态度,对待外部世界的方式和态度,一年四季要过的节日,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自己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外语的交流,门前的对联,窗上的剪纸,等等,都有不同的选择,都有不同的立场和态度,都是一个人形成自己价值观、知识观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语文世界:您在上中学的时候是否写过小说?是否有写小说的冲动?喜欢看今天中学生所喜欢的“青春小说”(如韩寒、郭敬明的作品)吗?如果您的女儿也喜欢看这样的小说,您是什么态度呢?
  李 锐:我上中学的时候没有写过小说,有过写诗的冲动,也胡乱写过一点儿——但那肯定不能算是“诗”。我不大喜欢“青春小说”这个说法,小说就是小说,小说只有好小说,坏小说之分,没有什么“青春”“老年”之分。我从来不阻止我女儿自己的阅读选择,也阻止不了。天下所有的孩子们都有一套极为有效地对付父母的办法。我充其量只是建议她也许可以读读我喜欢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好,谢谢大家,同学们再见。
  
  【链接阅读】
  
  写景和抒情
  李 锐
  
  记得我上小学、中学的时候,遇到作文最高兴,因为终于又可以“写景和抒情”了,即便是写“议论文”也要想尽办法抒一下情。现在回想起来,我的那些抒情和写景,大都是课本模式的照搬,最多也就是加进几个我在课外阅读中记下来的形容词。至今还记得课本上一些“精彩”的句子,像什么“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矛盾《白杨礼赞》)“老泰山恰似一点浪花,跟无数的浪花集到一起,形成这个时代的大浪潮,激扬飞溅,早已把旧日的江山变了个样儿,正在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杨朔《雪浪花》),等等。这样一些感情外露、充满炫耀的句子,总是让我热血沸腾,让我觉得作者才华横溢。我那时的作文竭尽全力所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感情暴露出来,把词藻堆砌上去,以显示自己的“才华”。
  现在年过五十,在我的笔墨生涯当中,写过了无数次的景,也抒过无数次的情,才慢慢明白:把情感暴露出来,把词藻堆砌上去的文字是最糟糕的文章。才渐渐懂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和“尽在不言中”的道理。比如,鲁迅先生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比如,沈从文先生的“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家里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儿,一只黄狗”。再比如,张爱玲女士的“三十年前的月亮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这样一些几近平白的文字所蕴含的丰富意境,所传达给人的身临其境的强烈感触,真正是一言难尽的。从这简单的一两句话里却透露出极为鲜明的个人风格。鲁迅先生的冷峻和绝决,沈从文先生的悠远和温暖,张爱玲精致的没落和忧伤,都历历在目。
  当然,语文不是文学,学生作文不是小说和散文。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常识和书写技能,并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我想说的是,这两者之间未必就是格格不入,甚至完全对立的。当一篇好作文得了一百分,被当作范文念给同学们听的时候,也应当同时告诉学生们,这样的“好”和“优秀”是对于语文和考试而言的,并不能拿来当作今后一生的“写作标准”。再有,就是语文课本中范文的选择,应当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剔除赝品,淘选真正的文学精品。所谓“背得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培养幼苗的土壤深厚,肥料上乘,来日是不愁开花结果的。当然,你就是选来了圣人文章、天下精品做课文,当范本,孩子们写出来的作文也肯定还是难免幼稚的模仿,这就像婴儿学说话一样,总要有一个牙牙学语的过程。何况,先天的才华,个人的兴趣,不同的经历,后天的努力,这一切都在难以预料地左右着人生。肯定不会每个人都去当作家,也不必每个人都去当作家。但是,教育应当培养每个学生正确、深刻地领会文学的能力。虽然能力自有高下之分,但方向是绝不能教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