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三)
作者:佚名
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山东一考生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劝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了。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睹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葆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的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
点 评
这是一篇颇具思辨哲理的考场佳作。作者巧妙地使用了阮籍逃避现实,而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的精当事例,表达出了“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的辩证观点,读来有说服力。
(荐评教师 李弗不)
窗棂边的栀子花
山东一考生
生命中,我们常常忽略窗棂边的栀子花,而去徒然想象邻家花园中的花一定更为馥郁芬芳;就如同我们明明住在一个最适合生存的星球上,却总以为夜空中的星辰如同宝石般晶莹透亮。漫漫人生中,我们不也总认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总是充满坎坷、荆棘不断,而别人的生命中总充满花儿般的芬芳!然而,没有谁可以拒绝痛苦,没有哪个生命不刻烙苦痛的伤痕。别人的微笑中,也可能隐藏深深的痛楚,只是在寂静的暗夜,你未曾听过他的呜咽。
你是否羡慕过东坡的人生?是啊,他乐游赤壁,醉饮山林,写下光照千秋的激昂文字。然而,你是否看到他内心的累累伤痕?作为一个人,他肩负着出将入相、封妻荫子的期许,却接连惨遭贬谪。他的不平,他的郁闷,他的痛苦,他的无奈,你看到了吗?
是啊,你把苏轼生命中的伤痛忽略了,只看到了他的光环,看到了世人对他的敬重与赞扬,于是羡慕他的生命,于是遗憾于自己生命的苍白乏味。你何时才懂得去欣赏自己,去嗅一下窗棂边栀子花的芬芳?
你是否羡慕过陶渊明的人生?是啊,他归隐田园,品乡间淡酒,观风中寒菊,活得多么潇洒自在!然而,你是否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奈?他也有济世的抱负,却无从施展。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容不下这一铮铮的风骨,于是,他在无尽的无奈中选择了出世。他的无奈,他的焦灼,他的伤痛,你懂吗?
是啊,你未曾看到,你只顾嗅五柳先生舍前黄菊的芬芳,你只顾陶醉于南山的山水,于是你羡慕他的生命,同时埋怨自己生命的焦灼与劳累。你何时才懂得正视自己生命的欢乐,嗅一下窗棂边栀子花的芬芳?
不要总认为自己的生命苦难重重,而别人的生命充满阳光,生命中的苦难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而在不顺的生命里,你也会有欢乐的踪影。
正视自己的生命,欣赏自己的命运,纵然命途多舛也要淡然,也要坦然。历史的河流中,没有不受伤的船。多希望明早醒来,你可以面带微笑,去嗅一嗅窗棂边的栀子花。人面与栀子花交相辉映,或许会构成这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
点 评
这是一篇充满才气、富于思辨性的考场美文。其突出的优点,主要有三:
一、拟题精彩,结尾不俗。标题“窗棂边的栀子花”相当别致,而且寓有深意——在文中,它象征“自己生命的欢乐”。与其形成比照的,包括“邻家花园中的花”“夜空中的星辰”“别人的生命”等。撷来这一意象,是全文化抽象为形象的关键所在,也是构思上最大的亮点。末尾一句,巧妙化用了唐诗名句“人面桃花相映红”,贴切自然,可见作者的写作灵性。
二、选材典型,认识独到。主体部分举苏轼、陶渊明的人生为例,这两个例子本无多少新意,但用来阐述“别人的微笑中,也可能隐藏深深的痛楚”“生命中的苦难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却极有说服力。作者能在苏轼、陶渊明“光环”的背后,以独特的眼光看到他们内心的“不平”“郁闷”“痛苦”与“无奈”,这是难能可贵的,这就使自己的文章有了高人一筹的深度。
三、行文颇具气势。这位考生善于运用设问、反问句,既加强了与读者的交流,又强化了表达的力度;而“窗棂边栀子花的芬芳”一语反复出现,更带给我们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
(荐评教师 唐惠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