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四)

作者:佚名




  【创意话题】
  (湖北卷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创 意 导 引
  
  唐惠忠(江苏太仓高级中学)——2006年湖北卷考查的是题意作文。所谓“题意作文”,即提供一则材料并作提示(但不出现话题),要求考生根据对材料的“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作文。“题意作文”就本质而言,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话题作文是相通的。应对“题意作文”,准确解读题意是关键,也就是说,要善于从题目中悟出写作话题。比如这道题,可转化为“请以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汉语中用“三”构成的词语数量很多,选择一个(或几个)进行联想、感悟,对考生来说难度不大,完全可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积累行文。怎样写好此题呢?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明确“三”的含义,除了指“二加一后所得”,更多的词语中它表示“多数或多次”。二、虽然审题门槛降低,范围很宽,但细读题目不难发现,其中暗含限制(限制之一是“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二是“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那么,区分考场作文高下的尺度就是看它是否“隐含”“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以及文中的“三”是否有一定的内涵。三、命题人已举出的“三思而行”等仍然可用,但最好是另选新词(比如“三百六十行”“三顾茅庐”“三头六臂”“孟母三迁”“朝三暮四”“阳关三叠”“三足鼎立”“三阳开泰”“三令五申”“三十六计,走为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歌曲名《吉祥三宝》等),给阅卷教师耳目一新的感觉。四、可以只写一个词,由该词生发联想(想到相关的人、事、理、情),深入挖掘;更可精选几个词(比如“三民主义”与“三六九等”,“三寸舌”与“一问三不知”“三缄其口”,“一个篱笆三个桩”与“三不管”,“三人成虎”与“三个和尚没水喝”,把它们联系起来思考,在辨析中发现某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包括国人某种传统心理)。五、从文体上看,杂文、小小说较为好写,这对那些具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素质和善于发挥想象、编述故事的考生比较有利。六、带“三”词语数量惊人,但不是所有的词都适宜写作(若选写“三点式”“三伏”“三秋”“三角洲”“三轮车”“三线”“三朝”“三藏”“三牲”“三年五载”等,会比较困难);另外,有些带“三”词语(如“三妻四妾”“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体现的是封建等级观念,有些带“三”词语(如“三角恋爱”“三只手”)写出来的作文难有高雅的格调,最好不要涉及。
  王周平(陕西三原南郊中学)——大千世界,时时蕴含着“三”的玄妙,处处充满着“三”的哲理。“三”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数词,它可以构成很多词语,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一定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比如:一波三折——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举一反三——学会思考问题,学会联想与创新;三思而后行——做事情应该谨慎;三省吾身——坚守精神的家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竞争与合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贵在有恒;三心二意——学习贵在专一,等等,真可谓“三”字里面见世界,“三”字中间谋人生。写作时要抓住题目要求中的三个关键词语“人生经验”“文化意蕴”“人生哲理”来立意。
  李正兵(湖南华容五中)——这是一道极具开放性的文题。题中有表善于思考的“三思而行”,有表自我反思的“三省吾身”,有表谦逊虚心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有表合作精神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因此可写个人修养,可写群体意识,可写历史风云(如三足鼎立)。但一旦选定某词,则要注意“三”的含义。如“三思而行”中“三”是再三的意思,整个词强调“思”和“行”的关系。如果悖此单纯谈“思考重要”则扣题不紧。
  
  佳 作 展 示 台
  
  “三”的智慧
  湖北一考生
  每当我听到有人沾沾自喜地说自己“三生有幸”时,就纳闷:这人只有今生,哪来“三生”呢?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才慢慢地感觉到“三”的学问的确不小。譬如,“三思而后行”“举一反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等短语,其中的“三”字,既概括了社会生活现象、人生经验,或丰富的人生哲理,也蕴藏着许多智慧,的确耐人寻味,引人思考。
  三国时,刘备为成就大业,“三顾茅庐”,恳切地三请诸葛卧龙出山,演绎出“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佳话,奠定了三国鼎立天下的格局。这“三”里面的韵味,告诉我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想获得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就必须用诚意待别人,哪怕一再被对方拒绝。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向被尊称为“圣人”。这位饱学之士,却发出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感慨。孔子曾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虽然郯子之徒,其学问不及孔子,但孔子虚心求学的态度却令人钦佩。在孔子看来,众人的才识和智慧,其中一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如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道理也说明智慧潜藏在“三”里面,藏在芸芸众生之中。
  我们高考复习,最讲究“举一反三”。从一个具体的题解中,抽象出一个答题思路,总结出一个答题方法,再去解决类似的难题。做学问也是这样,从众多繁茂芜杂的生活现象中去求异同,寻找规律;然后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种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交杂反复的研究过程贯穿于学问之中。
  现在,国人众盼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国共两党实现第三次握手合作,这是一种双赢的机遇和智慧。它将使两岸获得更充分的信息、更便捷的运输、更畅通的资金流动和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各得其所,发挥潜能,大大提高两岸经济的竞争力,加快共同发展的速度,促进中华民族经济的全面振兴。这无疑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夙愿,蕴含着国家繁荣和民族富强的美好前景。
  …………
  “三”中含哲理,“三”里藏智慧。诚意求人、虚心求学、专心求法、合作求富。人生就是在反反复复中获得启迪,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披沙拣金,在芸芸众生中不耻下问,学知识,长才干。我们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民族也如此。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离不开五湖四海的支持,也需要天下宾朋的智慧相助。
  好一个“三”的智慧啊!
  
  点 评
  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厚实,意蕴丰厚,结构紧凑,层次井然。作者从对“三”的疑惑起笔,围绕“三”的智慧给人生的启迪行文,从诚意求人、虚心求学、专心求法、合作求富四个角度阐述了“三”字中蕴藏的智慧,最后收束全文,深化主旨。
  (荐评教师张海卡)
  
  三生有幸遇上你
  湖北一考生
  前生,今生,后世,这三生我所有的幸运,都只是能够遇上你。
   ──题记
  
  佛说,因果有缘,千百年的轮回皆由缘而起。我想,上辈子(也就是前生),我一定是千万次的回眸,亿万次的寻觅,才能在滚滚人流中遇到了你,唯一的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