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隋唐谜事盛流行,益智斗趣成艺术

作者:金 寅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谜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涌现了一批擅长制谜的士人,其中秀才侯白是当时谜人中的佼佼者,在他著作的《启颜录》中有不少诙谐的记录。侯白机灵敏捷,一次与杨素并马出行,看到路旁有棵槐树,其枝叶憔悴欲死。杨素就说:“侯老兄,你有办法使这棵树活吗?”侯白说:“拿颗槐子悬挂在树枝上,它就活了。”杨素惊奇地问:“这是为什么?”侯白严肃地回答:“你难道不记得《论语》中这么说的吗,‘子在,回何敢死’。”原来他用了谐声和双关的手法,“子”原指孔子,他借来比作槐树的果子;“回”原指孔子的弟子颜回,利用谐声借指槐。这样,那句“子在,回何敢死”变成了这样的意思:有槐树的果子在,槐树怎么敢死?听罢,杨素很是叹服。侯白的好朋友曹著也是制谜能手。一次与客人同坐,客人出了一个事物谜:“一物坐也坐,卧也坐,行也坐。”让曹著猜。曹著笑着不答,反而也出一条谜让客人猜。他说:“一物坐也卧、卧也卧、行也卧。”客人沉思半天不解,曹著就提示说:“哈,我的谜可以吃你的谜。”原来,客人的谜底是“青蛙”,而曹著谜的答案是“蛇”。暗示蛇是青蛙的天敌。后来有人模仿这两条谜也制作了一则动物谜:“一物坐也立,卧也立,行也立。”答案是“马”。
  到了唐朝,把猜谜游戏当作测试人的智慧和锻炼人的思维能力的活动,越来越在士大夫中盛行。这时甚至连像唐明皇李隆基这样的角色也投入了猜谜游戏,据说李隆基曾用“孚”字给贺知章儿子赐名,贺知章不知其中含义,后来才明白原来皇帝在戏嘲自己,表示贺知章的儿子是个“爪子”。一代女皇武则天也是一个精明的制谜手,她曾经利用制谜的道理创造了几个字,比如借用日月当空的意思造了“曌”字作为自己的名字,又曾设想在“武”字外加框来替代“国”字,以暗喻武家天下,显示自己的权威。后来“曌”字流传开了,大口框里的武来表示国字,最后被淘汰了。传说武则天还通过解谜破坏一起重大阴谋。《旧唐书》和《新唐书》里,都有武则天诛杀裴炎的记载。裴炎是武则天的宰相,他与徐敬业、骆宾王密谋推翻武则天的统治。他们商定,由徐、骆召集兵马,裴炎在内部响应。武则天怀疑裴炎,把他抓了起来,但裴炎死也不招供,唯一证据就是在他给徐敬业等人的信中有“青鹅”二字。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武则天看过之后,略加思索,便揭开了“青鹅”二字的秘密。原来,“青”字拆开来是“十二月”,“鹅”字拆开是“我自与”。裴炎叫他们在十二月发兵,他在内部接应,亲自参与。于是,武则天下令杀了裴炎,并平息了这次叛乱。
  在唐代,谜语还进入了文学作品。如李公佐的传奇小说《谢小娥传》说谢小娥全家被贼所害,后其父其夫拖梦给她说:“杀我者,车中猴,门东草。”“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谢始终不解,广求智者,亦无所获。后来李公佐为她破解,原来两句话隐藏“申兰、申春”(“车中猴”,“车”字去上下各一画,是“申”字,又申属猴,故曰“车中猴”;“草”下有“门”,“门”中有“东”,乃“兰”字也;又“禾中走”,是穿田过,亦是“申”字也。“一日夫”者,“夫”上加一画,下有日,是“春”字也)两个贼人的姓名。最后谢小娥寻访仇人,终于杀了这两人。此事成为美谈。将谜作为艺术素材编入小说,是唐代文人的一大发明。唐时许多诗人如骆宾王、李白、皮日休乃至唐明皇都是当时制谜高手,说明猜谜风气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