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草原之恋

作者:王腾腾




  这里是不是/那最初草原?/这里是不是/一样的繁星满天/这里是不是/那少年在黑夜的梦里/骑着骏马曾经/一再重回/一再呼唤的家园?/如今我要到哪里去寻找/心灵深处/我父亲深藏了一生的梦土/梦土上 是谁的歌声嘹亮/在我父亲的梦土上啊/山河依旧/大地苍茫
  ——席幕蓉
  
  家园,一个极具分量的词,冥冥之中散发出一种诱人的芬芳,一股莫名的力量,时时刻刻牵动着你我的心灵。尤其对于14岁就成为异乡异客的我,那最初的家园,为我打上了终生难以磨灭的印痕,必将让我对那片土地魂牵梦萦……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那里是一个伸手就能触摸蓝天,低头就能与青草对话的神奇地方。父辈人黝黑的脸庞,魁梧的身躯让我从小就懂得要诚实做人,母辈人优美的舞姿,亲切的低吟,让我从小就明白放飞生命的真谛。而最难让我忘记的是那一片片美丽的草原,有多少个动人的故事在那里上演,又有多少人汲取那里的灵气,在千年青史上谱下了瑰丽的篇章!
  来到广州这个大城市,喧闹的夜空下,满目五光十色的灯饰闪耀着,但却闪得人们视觉麻木;灿烂的阳光下,万紫千红的温室花朵姿色撩人,但却让人无所适从。这时,我开始无比想念那大气磅礴、苍茫辽阔的大草原中永恒的绿色。从初春的嫩绿到晚秋的黄绿,一切就是那么简单。草原的青草很是活泼,随着微风,摇曳着轻盈的身子,唱着动人的歌曲,就这样,层层碧浪涌向天边,让整个世界变得清新。在这茫茫绿海中,经常会在行走之间发现几丛不知名的野花,红橙黄绿青蓝紫,唯有她们最耀眼。一位名家说过:“世上皆醉我独醒,万木皆绿我独艳,此乃花的最高境界。无论品种之贵贱,只要她能懂得在哪里开,为什么而开,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花。”我想这就是草原的花吧。
  草原的云真的全部是一大簇一大簇的,所以经常把绿野涂染得深一块浅一块,一日之内,一夜之间,
  而这深浅不齐,永远是本色。一群群白色的羊,棕色的牛,褐色的马是草原最有情致的美景,隐约中听到的咩一咩,哞一哞……那是最原始最质朴的语言。
  草原太大,大得吓人。蒙古族的人们骑着马奔驰千里,便会感到孤寂,这时,他们最需要的,便是那一口醉心头的蒙古小烧。在草原,没有会不会喝,只有敢不敢喝。撕扯着香嫩的手把肉,挥洒着心中酝酿已久的豪情,一碗接着一碗地喝下去,喝完便抹一下嘴,大喊一声,那才叫真的痛快。在草原,人最高,昂扬七尺,与天相接。通过人,天与地缩短距离;通过酒,人与神和谐相处。带着心中那份纯粹的坦诚,草原人永远都不怕喝醉!
  伴着这美酒,必不可少的就是草原的歌。牧人骑着马,立在茫茫绿野上,举目所及,浩空如洗,明月如心,无边无际的绿海将思绪带向与腾格里相接的地方。蒙古包星星点点,马头琴凄婉悠扬,歌声呜呜然,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每个曲调,每句歌词,都拉得长长的,远远的,想让整个草原都听得见,想让古老的祖先听得见,想让敖包前的恋人听得见。越过起伏的草原,搭上飘浮的白云,云那边,依然是你的牧场,你的家园,你永远依恋的地方。
  就是这样的草原,使我顿悟生命的苍白,必须抓住幸福的瞬间,这样的草原,教我不能停顿,停顿就意味着落后甚至死亡,需要不停地奔驰,去追逐生命;这样的草原,纵横千年,只会产生强者与倒下去的死者,而不会产生庸者;这样的草原人,一旦前进,就绝对不可阻挡!
  行走在家园的神奇土地上,我常常被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所震撼。席慕蓉常常面对着家园里先民的遗迹,幻梦到他们才刚刚走开:“所有的一切,都似乎在对我说你是谁啊?你,一万年后诵读我诗篇的人?”一切就如梦一般,何时何地,都仿佛身旁充斥着背负历史的小精灵。又好像在和古老的祖先们玩着捉迷藏的游戏……
  草原的民族是骑马的民族,是游牧的民族,它起源于草水最繁盛的地方。在历史几万年不断的迁移与混合中;强大的草原文化形成了。在充满着野性与力量的同时,草原文化的底蕴存在于每一个深谙草原精神的蒙古人心中。因为它是一种信仰。
  游牧文化和耕作文化有着太多的矛盾与冲突:自古以来,很多到了草原上就会雄心勃勃地想教导牧民开“荒”。可是汉文化不会知道,在草原文化中,“荒地”指的是无人之地,长满了荒草的土地则是适宜于生存的“有皮之地”。相反被开垦过的土地才是不适合生存的“无皮之地”。草原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和宇宙和谐相处,和大自然的脚步永远统一。
  草原的怀抱宽广而且温暖,它不仅哺育了千千万万的草原儿女,还以它博大的包容性欢迎着每一位到来的人。它朴实,它勇敢,它大气,它热情,它美丽,世界上一切有生命力的事物都会从这里起飞……它,是我亲爱的家园!
  因为有了这最初的家园,我的生命永远不会枯萎。因为有了这最初的家园,我将去勇敢搏击生命的长空。这家园的奇迹将会不断上演,所以它必将成为我永远追寻和终生的归宿!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
   让他走遍天涯海角也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被乡……
  
   指导教师语
  
  “家园”是人类恒久依恋的,它集聚着我们的回忆、梦想、力量。作者先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家乡、对草原的留念。然而作者并没有仅停留于对那片美丽的土地和草原上的人的诗意叙写,她写出了草原精神和草原文化,“和宇宙和谐相处,和大自然的脚步永远统一”才使“我的生命永远不会枯萎”,在自自然然中升华了主题。文章语言细腻,恢宏大气,对草原描写得很深情。文章结尾是牧歌式的,婉转悠扬,绵邈不尽。
  (张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