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跑”的考证

作者:汤吉夫




  【老汤档案】
  小说家、教育家、学者,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汤吉夫先生是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共生的作家,三十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出版了《汤吉夫短篇小说集》《汤吉夫中篇小说选》《汤吉夫小说选》《朝云暮雨》(长篇小说),报告文学《郭书俭印象》,以及随笔集《津门乱弹》《湖边记忆》等。近期出版了中篇小说《遥远的祖父》、长篇小说《大学纪事》以及随笔集《书斋内外》。应该说汤吉夫先生是以写小说见长的学者型作家,但他的杂文、随笔因其学养的深厚,同样精彩。这里编发的是《书斋内外》的部分篇章,以飨读者。
  
  如今,兴“跑”。“跑”字的出现率很高,而且内涵也极丰富,算是个很时髦很时髦的字眼了。
  按:《说文》中未收此字,可见那时“跑”字还不怎么吃香。《康熙字典》收入,又简释为:“足跑(刨)地也。”“秦人言蹴曰跑”等。《中华小字典》说:“跑”有二义,一曰“兽前足掊(刨)地也”。二曰“俗谓疾趋曰跑”。看重的是“跑”的本义,和今日广泛使用的“跑”字,相去甚远了。
  也许是生活的变化,带来了词义的丰富,今天的“跑”字,已经衍生出好多古时不曾有的意义来。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跑”字的解释就有六义:
  (1)“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
  ——按:此解似欠妥。火车、汽车不也可以跑吗?但火车、汽车却没有“两只脚”或“四条腿”,这该怎么解释?而且行文也显得笨拙。
  (2)“逃走。”
  (3)“走。”
  (4)“为某种事务而奔走。”例如“跑码头”“跑材料”等。
  (5)“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
  ——按:“跑水”“跑电”都是此解的例证。但讲话、写文章离开主旨,叫“跑题”,而讲话、写文章却不是“物体”啊,此解似亦不妥。
  (6)“液体因挥发而损耗。”
  ——按:“汽油”跑了,是此解的例证。但“煤气”跑了,算不算损耗呢?而“煤气”却不属于液体。
  《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权威性的工具书,翻了翻才知道,权威也是可以质疑的。比如关于“跑”字的解释,起码有三条就值得商榷。但得肯定,它对“跑”字的解释,较之前人,确是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其中尤以“为某种事务而奔走”一解,是注意到现实生活的变化,颇有价值,也算得其要领了。
  “跑”字意义的延伸,正如当年“搞”字使用的泛化一样,速率是极快的。除《现代汉语词典》举例的“跑码头”“跑材料”之外,“跑经费”“跑贷款”“跑指标”“跑货源”“跑市场”“跑单位”“跑稿子”“跑销售”——等等,都是“跑”字当头,都在“为某种事务而奔走”。大体说来,凡是要奔走的事儿,奔走者大都处于弱势位置,大抵此时,奔走者都要向被奔走者说好话、陪笑脸、套人情、装孙子,必要的时候进点贡,打通关节也是势所难免的。
  比如,政界有“跑官”说,也就是要为当官而奔走吧。当官当然是极具诱惑力的,要不咋会那么多人削尖了脑袋往那官里钻呢?可官是怎么个“跑”法?空口说白话吗?那肯定不灵。要想“跑官”,不动点真格的——那就是行贿了——怕是“跑”不成的。不过,也不必心疼行贿的那点小钱,官一旦跑成,立马就会有法赚回来,几倍几十倍地赚,行贿那点钱就算投资了吧。
  “跑官”是官场腐败的一个信号,而“跑官”的成功,则意味着新一轮腐败的开始。滚雪球一样的腐败,大抵就是从“跑官”开始的。
  在大学里,还有一个新词儿,叫“跑点”。也就是为了“上层次”“上水平”,为争取博士点、硕士点“而奔走”。按说,这是好事,可惜,好事也有办坏了的时候,“跑点”就是一例,事情一“跑”就变味了。
  如前所述,凡“跑”者。大都处于弱势位置。强势者如清华、北大者是无需乎“跑”的。地方院校,不太具备条件,而愣要“上水平”的,就要“跑点”,谓之“不惜代价”的“奔走”。
  大凡此时,干部老师要“跑”,领导有时也得亲自出面,飞来跑去,山南海北地去拜见评委,好话是要说的,笑脸是要赔的,酒饭是要请的,礼品是要送的,一直感动得人家肯通融了才肯罢休。
  你“跑”,我“跑”,大家“跑”,也算是学界近年来的一道风景。每次评审之前,到底有多少院校、多少人在“跑”,不好统计;到底花了多少钱、请了多少客、送了多少礼,也是不好统计的。
  假如“跑官”是官场腐败的信号,那么“跑点”就是教育腐败的写照。不过,前者是为个人,后者则是为单位,心态并不完全一样。很少有人因为“跑点”而被“双规”,大概也是基于这种“为公”的考虑吧。然而,也正因如此,人人知其腐败,又各自奋不顾身地去“跑”,成了一种心照不宣又仿佛合法的现象,就很可怕了。
  “跑”字本无所谓贬与褒,而延伸至“跑官”“跑点”,那“跑”字就含着些鬼祟。于暧昧中,让人嗅出几分腐败之气,实在是对那清白的本义的一种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