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2008年高考备考攻略(三)
作者:马志远
文言文的翻译在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分值已经由2002年的5分增加到了现在的10分,同时对文言知识点的考查也由过去单一的知识点的考查扩展到了现在的包括句式、实词、虚词、文言修辞以及古文化知识等知识点的多方面的考查。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这些变化,笔者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文言文翻译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作一简要的归纳和总结,以期为同学们的应考提供一些帮助。
【备考攻略】
关注点一、特殊句式
对文言句式的考查,可以说是每年的一个热点。我们在翻译特殊句式时一定要注意语序的调整。
例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2005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此句为以“……者……也”作标志的判断句。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成“……是……”的格式,即: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如不能将此句式特点译出就很难得满分。
例2.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2006年高考江西卷)
分析:此句为省略句。省略的成分是宾语“这种情形”,在翻译时一定应补出来才能够得满分。此句应译为:家中窥见(这种情形)的人,都诧异惊愕,不能猜测(我的)意图在哪里。
例3.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2007年高考辽宁卷)
分析: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往往提前。因而该句为宾语前置句。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倒装语序调整为正常语序,然后再进行翻译,即: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他(的原因),是因为他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
关注点二、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往往是高考命题人很关注的。我们在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翻译。
例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
分析:此句中的“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应译为“为……治丧”。如果判断不出“丧”的活用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本句应译为:马患肥胖症而死,(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例2.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2006年高考江苏卷)
分析:句中的“大雨”“衣冠”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下大雨”“穿衣戴帽”。此句应译为: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例3.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2007年高考山东卷)
分析:句中的“异”为形容词,在句中为意动用法,应翻译为“感到奇怪”。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形容词活用的几种类型,不然很容易出错。因此,此句应译为: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问阮籍说:“他是什么样的人?”
关注点三、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试题的采分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注意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
例1.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2006高考全国卷Ⅰ)
分析:此句中的“妻子”是古今异义的词语,应译为“妻子和儿女”。如果不能识别就会失去此点的得分。该句的翻译为:在几个郡呆过,遇见会引发贪欲的事,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心性,妻子儿女挨饿受冻,如同极贫穷的人。
例2.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2007年高考湖北卷)
分析:句中的“走”为古今异义的词语,这是本题的一个赋分点。该句应翻译为: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关注点四、固定结构
例1.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2006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句中“无乃……乎”属于固定句式,在翻译时要准确表达这一结构的语气,译为“恐怕……吧”。该句应翻译为: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例2.上都留守阙,宰相拟廷臣以十数,皆不纳,帝顾仁杰曰:“无以易卿者。”(2007年高考四川卷)
分析:此句中的“无以……”是固定格式,在翻译时要准确表达这一结构的语气,应译为“没有用来……的”。所以此句的翻译为:上都留守(职位)空缺,宰相拟定的朝臣要用十来计算,都不被(皇帝)采纳,皇帝看着贺仁杰说:“没有什么人可以替代你了。”
关注点五、有文言修辞知识的句子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很难采用直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因而我们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
例: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2006年高考四川卷)
分析:此句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万钟”的“钟”是古代的容量单位,“万钟”即一万钟的俸禄,代指优厚的俸禄;“箪食”的“箪”是竹制的用以盛食物的器具,因此用“箪食”指代粗陋的饮食。此句应译为:不合礼义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
关注点六、古文化常识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经常涉及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礼仪风俗、官职升降、器物用具、天文历法等文化常识,如不了解就不能准确理解与翻译文言文。
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2006年高考山东卷)
分析:句中“拜”为表示官职升降的词语,“太傅”为官职名,如不了解就不能准确理解与翻译。此句应翻译为:景帝认为辕固清廉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的太傅。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文言文翻译在考试中虽占较大的分值,但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注重对试题中文言文句子赋分点的关注,那么在考试时这一知识点的分数就不难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