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我的读书观

作者:范 用




  小孩子看戏,常常会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有的人读书也要问:“这是好书还是坏书?”
  书没有绝对好或绝对坏的。好书坏书,看了以后得自己判断。人能够思考,要相信自己有判断能力。这种判断能力,要靠读书养成,读得多了,有了比较,渐渐就会有判断的能力。
  读好书可以得益,读坏书也可以得益,从反面得益,可以知道什么是坏书,坏在哪里。
  我有个癖好,人家说不好的书,一定要找来看看;说是好奇也可以。十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里面讲到我接待台湾来的客人,他们提到“先总统”蒋介石,我说读过他的《苏俄与中国》,他们提到“故总统”蒋经国,我说读过他的《风雨中的宁静》。来客大为惊奇,你读台湾的书?是啊。我不能让人家得到这么一个印象,只会说哪些地方好玩,哪些东西好吃。我们知书识礼。
  我的读书格言:“博学之,明辨之,开卷有益,读书无禁区。”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可割裂,关键在于“明辨之”。
  
  【编辑附记】
  “爱书家和书”是本刊今年新开的专栏。我们请爱书家写一写爱书、读书、买书、藏书、写书、出书中的一点感悟,一点经验,一点故事。
  开栏伊始,我们邀请出版家、编辑家范用先生作为首场嘉宾。中学生朋友也许对范老了解不够,但在文化出版界范用则是大名鼎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是名牌书店。杨绛先生概括它的特点是“不官不商,有书香”。范用是长期主其事的负责人。
  《读书》是中国读书人“家喻户晓”的杂志,范用是30年前创办它的几位元老之一。
  《晦庵书话》《傅雷家书》等一大批人们熟知的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中的经典之作,是范用策划主持出版的。
  范用,名副其实的大家。
  巴金的《随想录》写于中国刚刚走出历史浩劫的改革开放之初,最早刊载于香港《大公报》副刊。刊出时,有些人受极“左”思潮影响,对巴老颇多非议之声。但时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三联书店总经理的范用却认准这是一部当世难得并必将传之后世的“说真话”作品。他请巴老将《随想录》交三联书店出版,表示不删改一字。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也唯有范用能做得出“不删改一字”这个决断。《随想录》出版后,巴老写信给他:“说真话,我拿到这部书已经很满意了。真是第一流的纸张,第一流的装帧!是你们用辉煌的灯火把我这部多灾多难的小著引进‘文明’书市的。”《随想录》正文用的米色道林纸,是当时人民出版社出版《毛泽东选集》(精装本)用的特制纸,当是第一流的纸张。
  范老是著名的藏书家。走进他家,四壁书橱,满柜的图书把书架的隔板都压得弯曲了。他的藏书中,有很多珍本。如1988年叶灵凤的《读书随笔》样书出来后,范老邀请叶灵凤在北京的老朋友们小聚祝贺,与会的每个人都在样书的扉页签名纪念,夏衍、柯灵、冯亦代、萧乾……签名的人中,而今有一半已经过世了。像这样的初版本、签名本,范老可不止一本,简直让爱书人爱不释手,垂涎三尺。
  范老博学多才,不仅写文章、编书稿是大家,设计封面也是驾轻就熟。三联书店许多书籍封面设计署名“叶雨”的,就是出自范老的手笔。叶雨,业余的意思。新近出版的《叶雨书衣》收入了范老设计的几十本书的封面,简介了设计构想。个个美观、大气、文雅,连行家看了也叫好。在今天的出版社领导中,还能亲自捉刀设计书衣的,不知还有几人?
  1979年,《读书》杂志创刊号发表的《读书无禁区》,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当时敢于提出这个口号,是需要胆识和勇气的。2007年岁末访问范老,当我们向他提起“读书无禁区”这个问题时,范老语重心长地说,“读书无禁区”主要是冲决“文化大革命”的思想禁锢,并不意味着读书不要选择,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年龄、阅历的原因,读书还是要有所选择的。范老说,他强调的“无禁区”是要多读,博览群书。同时,要慎思之,明辨之,积累知识,磨砺思想,健全人格。
  读书在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时,还能让我们想起陈年的佳酿、月下的独酌、杨柳岸边的晓风残月……这份执著、这份雅然、这份从容,大概也正是文化老人范用带给我们的最可贵最可亲的感受。我们祝愿老人家健康、快乐。
  (砚 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