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梅香泡茶有深意 春到人间草木知

作者:金 寅




  我们介绍了猜谜和制谜的四种基本“格”——秋千、卷帘、徐妃、求凰。我们以后还要陆续谈一些其他的谜格。一条构思精巧的灯谜就是一件玲珑的艺术品,虽然有人认为是“雕虫小技”,技艺虽小,但是文化蕴含很博,智慧闪光很亮,文字学问很深,小小灯谜给人以极丰富的想象。有时我们从谜面上看到似是而非、时隐时现的句子,往往苦思莫解,但是一旦顿悟,妙趣无穷,寥寥数言,形象深刻,简直就是一首诗,一幅画。
  比如有这样一条谜:“浅草遮牛角,疏篱露马蹄。”猜繁体字一,答案是“蕪”。谜面是多么优美的乡村写实诗,谜底是多么具有想象力的图画。试看,“蕪”的上部是一缕浅草遮盖着牛字的角(一撇一横),中间部分像稀疏的竹篱笆,篱笆下露出马的四蹄(四点)。牛角马蹄一遮一露,给人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从灯谜角度看,面无闲文,底无虚脱,字字含意,丝丝入扣;从艺术小品看,意境清淡,饶有画意,文字朴实,妙造自然。其中凝聚创作者的辛劳,岂能以“雕虫小技”视之!
  因此灯谜不仅仅是一项游戏性娱乐活动,也是在猜射中提供知识上和精神享受上的艺术作品。显然好的灯谜,是集娱乐、知识和艺术情趣于一体的创作,它应具有结构巧妙、立意新颖、谜面贴切、挖掘深刻四大特点。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加以分析。
  古人有一谜,谜面是一段对话:
  ——梅香,泡茶!
  ——晓得。
  谜面塑造的意境是一对夫妻或主仆之间的对话,男主人吩咐梅香泡茶,梅香朗声应答。以此为谜面,猜宋诗七绝一句。谜底是宋诗人张《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中的第二句。“梅香”本人名,在这里另作会意为梅花开放、暗香浮动,表示春天到了;把泡茶理解为把“茶”分解开来,拆为草木中间一个人;梅香的答语“晓得”,就是知道。后人发现“泡”字似乎多余,若把它理解为分解,又不够贴切,因此建议把谜面修改成如下:
  ——梅香,泡茶!
  ——晓得,去泡哉。
  在梅香的答语中加了“去泡哉”,意思是男主人招呼语中的“泡”字没有着落,应该去掉吧。于是谜面简化为“梅香,茶;晓得”,从而扣合诗句“春到—人间草木—知”。这条谜创作得非常巧妙,有会意有拆字有抵消,里面没有设立灯谜的什么“格”,倒像一篇迷你小说,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活龙活现。
  有的灯谜的含义不仅仅在谜面表层,还在谜面背后体现。例如有一首孟浩然的《春晓》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有人就取其中的一句来作谜面:
  花落知多少(猜革命先辈一)
  答案是“谢觉哉”。谢觉哉,湖南宁乡人,是早期革命的“延安五老”之一,也是我国司法制度的奠基人之一。1959年出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965年担任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1年6月15日逝世。这条灯谜是这样理解的:“花落”就是谢(凋谢);“知多少”就是知道了,即“觉哉”。这是谜底在谜面中。但是,如果用另一句诗:
  处处闻啼鸟(猜三字俗语一)
  答案是“不晓得”。意思是:天还没有亮就听到了鸟的啼叫声,以此来配合诗句的上文“春眠不觉晓”。这就是答案在谜面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