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县长

作者:刘清才




  【读名篇】
  县长的车子在龙王干沟边停下来,一道宽宽的土坝,把这条著名的泄洪排涝干沟,拦腰截为两段。县长走上土坝,用脚踏一下,坚硬得像混凝土。
  乡长从后边气喘吁吁地跑上来,用手指点着土坝,汇报说,下面埋有两孔水泥管道,不影响排水泄洪。
  县长仔细看着,沟里积蓄着一些污水,水面平静,纹丝不动,水泥管淹没在水下,一点儿也看不见,青青的芦苇从水边钻出来。他拾起一块土坷垃,投入水中,泛起一个水花,很快又恢复了平静。疏通过没有?他问。
  疏通过,疏通过。乡长连忙回答,我曾亲自安排这个村的村长进行疏通。
  村长来了,他小心地看一眼乡长,又满面笑容地看着县长,说,这个工程是我亲自带人干的,本应修一座桥,可村里没钱呀!村长口齿灵便,说话开口就来。
  我问你疏通没有!县长直视着村长的脸,说。
  村长毫不犹豫地回答,疏通过,疏通过。说完,又看看乡长。乡长说,老王是一个负责的干部,他办事尽可放心。
  噢?县长下了土坝,踩着沟坡上的杂草,走下沟里,在水边停下,他瞅了一眼乡长,又瞅一眼村长,说,乡长大人,你愿意亲自下水摸一下吗?
  没等乡长开口,村长便着急地叫起来,不行不行,这水下不得,水里有蚂蟥,愣往肉里钻,还有水长虫,怪吓人的……
  县长笑了,说,老王,你这是吓唬乡长,还是吓唬我?
  乡长看一眼县长,县长丝毫没有改变语言的表示,他只好乖乖地下水了。水长虫倒没看见,蚂蟥却真的有,正往右腿肚子里钻,他用手抹了一下,右腿肚子又痛起来。传说,蚂蟥这东西厉害得很,如果它钻进肉里,就会一直往里钻,直到钻进心脏。乡长哆嗦了一下。
  乡长从沟里爬出来,小心地摘着粘在腿上的蚂蟥。
  怎么样?县长帮他揪下一个来。乡长犹豫了一下,看看村长,又看看县长,咬着牙答道,确实已经疏通。
  然而,县长要亲自下水了。从他观察到的情况看,他总有些怀疑。县长这一举动,实在出乎乡长和村长的意料之外,乡长慌了,村长急了,一边一个拉着县长,苦苦劝阻,不让县长下水。村长说,水里有蚂蟥。乡长说,你有关节炎啊!但是,这怎么能阻止得了县长呢?他下水了,一直向深处趟过去,水没到他的腰部,没到他的胸口,在他身后,水波呈V字形渐渐扩展。要命的倒不是蚂蟥,而关节炎,腿钻心般地痛起来,他简直迈不动腿了。他拼出全身力气,摸到了两个水泥管,然而,却被淤泥堵得死死的。他愤怒了,忍不住就要骂人了。
  县长是怎样从沟里爬出来的,连他自己也不觉得了,奇怪的是,他的腿一点儿也不痛了!
  他不动声色地向村长说,请你把刚才说的话再重复一遍,好吗?
  村长面红耳赤,舌头僵在嘴里,一点儿也不灵便了。
  乡长大人,你也说说你刚才说过的话。县长又面对乡长,乡长满脸冒汗。县长紧追不放,问道,我的乡长大人,我弄不明白,当你亲自下水,明白了真情以后,为什么还继续瞎说,欺骗我?
  乡长擦擦脸,嗫嚅着说,我以为,以为……
  县长冷冷地一笑,替乡长说下去:你以为我这次检查不过是例行公事,你和村长说什么,我就会信什么,对不对?县长提高了嗓门儿:我不是昏官、糊涂蛋!
  乡长和村长霜打了似的,蔫头耷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选摘自《1999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杨晓敏主编,漓江出版社)
  
  【学写作】
  在当代小小说精品里,有像《讲究》(见本刊今年第1~2期)那样的用“人物侧写”的方法塑造人物,也有像《县长》这样的用“人物正写”的方法来描写人物鲜明的个性化的言行和性格。除了能成功地勾勒出一些“贪官”的形象外,也能生动地描绘出一些“清官”“好官”的形象。当然,正面写人物,特别是正面写“清官”,难度要大、要求要高。
  这篇《县长》是用了什么样的正面描写的方法和技巧来写活一个当代小小说史上难得的“县长形象”呢?作品一开篇就“直奔”这篇小小说的“单一事件”——县长到村里的土坝检查排水泄洪管道。第一个细节单元是乡长向县长汇报:这两孔管道“疏通过”;第二个细节单元是村长向县长毫不犹豫地进一步汇报:这两孔管道“疏通过”;第三个细节单元是乡长在县长的要求下被迫下水检查,他“咬着牙答道,确实已经疏通”;第四个细节单元是县长不顾自己的关节炎病亲自下水检查,结果是县长发了脾气——这两孔泄洪管道被淤泥堵得死死的,根本就没有疏通过。从小小说的情节模型看,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斜升反转”构思技法。作家先抓住“单一事件”的一个要素,用3个细节单元一步一步加大这情节事件要素的分量,待到情节到了最顶端时,突然下跌反转,形成了一个情节结尾和情节开头发生180度的大逆转的意外结局。我们可以对简化的情节做这样的概括:检查管道——乡长说疏通过——村长说疏通过——乡长实地下水后说已经疏通——县长下水才发现根本没疏通。“疏通”与“没有疏通”,这就是情节开头与结尾的反转,在反转之前,作家用了3个细节单元的充裕艺术空间来渲染、铺垫那个情节开头的事件元素(管道疏通过),这个渲染、铺垫工作做得越充分、越细致,一般说来就越能与结尾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对比,小小说意外结局的阅读情趣就这样形成了。
  在写人的细节提炼上,作家抓住了县长的那个动作性的核心细节来细致地描写了县长的神态——县长亲手下水,“向深处趟过去”。而且这个动作性的核心细节不但体现了县长“下水”时的“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这个核心细节的描写中还包含了许多小小说写人细节较为缺乏的内涵——它还带上了人物的“行为代价”的内容。县长亲自下水检查泄洪管道的真实情况,是要付出“关节炎”发作的“代价”,这样县长亲自下水的动作性细节就不是一般的动作描写,而且带上打动人的情感内涵了。一般说来,在生活逻辑范围内,作品人物付出代价越大(最大的代价则是人物牺牲生命),那么人物的命运和性格感动人的力量就越大。所以说,提炼“写人的细节”,我们既要注意让这个动作性细节有“行为方式”的不同个性内容,同时最好还能让这个动作性细节体现“行为代价”的深层内涵。这样的写人细节才具备正面写活人物的审美力度。
  
  【懂人生】
  《县长》描写的人物与事件在今天的生活里有很强的典型性和概括性。像村长、乡长这样的工作不务实,通过一些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的东西来应付上级的检查,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人民负责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很多。像县长这样的求真务实、敢于对人民负责、敢于不留情面地批评、抵制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恶习的人,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非常需要。当官就是要当像县长这样的“清官”“好官”。如果我们的干部队伍更多一些这样的“县长”,更少一些那样的“乡长”“村长”,我们的党风、政风、民风的建设就会实现理想的境界。
  (主持人刘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