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生活与现实的漫想

作者:吴定强




  解读郭敬明,就像第一次掉进现实生活的深洞。在他的作品里,那被现实摧残的文字透露着一种别样的气质。品读他的作品,让我的心在惊愕中一点点下沉,直到遭受那文字重重的一击。常常被他的才华与忧伤所笼罩,然后再一点点将心解下来交给他。
  他似乎有着无尽的忧伤,而那之中的发自内心的呐喊却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他像一个脆弱的泡沫,他之所以不破灭是因为有文字支撑着他的骨骼。80后的心思有谁能懂?最能够懂他的是他忧伤中所显现的才华。
  生活有时杂乱得像妈妈编织用的细线团,错综复杂,但只要你找准了头绪,你会发现生活只是一根线而已,至于凝结在线上的苦难与忧伤、欢乐与微笑都只是你不小心打的结。你能够解开它也注定了你能够从线的一头走向另一头,也就从梦想走进了现实。
  读郭敬明就像读生活,而生活中融入了许多现实,也就多了一丝感动的迹象。现实像一面镜子反映着人生的坚强与脆弱,它不仅是一个或平静或涟漪的湖面,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朗秋,一个人踏步在校园中,平凡的脚步里埋藏着深沉与忧伤。校园里有几棵唯一能够显现秋天影子的银杏树,黄色的叶子冲淡了蓝天上的白云像一杯泡了几次的茶,清淡而雅致。而我的同桌此刻将脸紧紧地贴近结满霜的窗户,领略着这个季节四处逼近的忧伤与现实。我在操场上向他招招手,似乎要告诉他在脸靠近窗户的那一刻,灵魂会冻结。可他没有理我,只是将郭敬明翻往下一页。正是在这样一个欲哭无泪的季节里,一个孤独的人在校园中踱步,父亲走了,母亲也走了,很平静,像一只油尽灯枯的枯叶蝶悄悄地陨落,一阵秋风吹来些许寒意,人比黄花还瘦。
  郭敬明,一个站在这个季节里的巨人,教我拾起遗落的忧伤与自信。他用他力所能及的文字弥补这个世界最后的一片黄叶。广播里孙楠扯破嗓音的嘶喊——《燃烧》了这个季节的点点忧伤,让我拾起了新的面对现实的勇气。
  有了勇气,我要生活,在现实中生活。
  其实生活很美妙,很可爱,以至于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我只能想他的可爱。它不允许我有什么不现实的想法。至少我能像郭敬明那样在文字的天堂中生活。生活像高原上的云,是多彩的;生活像草原上的草,是多姿的。
  给我一滴泪,我就能够窥见你心中的全部忧伤;给我一个信念,我就能够捕捉整个世界的阳光,因为我相信:生活唯美,欲哭也无泪。
  (指导教师刘月松)
  
  点 评
  在成人的眼中,看到郭敬明,或者如郭敬明一样的少年成名作家,未必会有多少惊喜。但对花季少男少女而言,郭敬明也许代表了一种文学意义。我总想,存在即合理。郭敬明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本文的小作者为我们推开了一道欣赏的窗——只有作品与人心有戚戚焉,才能让人去接受进而喜欢。郭作品中透露出的深沉、忧伤却又不乏自信的情感正是在作者心头凝聚不散的现实感受。于是,本文作者未提及郭敬明的任何一部作品,却将郭的情感烙印深深打在了自己的身上。
  形象化的语言是需要多种表现手法来支撑的。本文的比喻使用妥帖而不乏生趣。将生活比作“妈妈编织用的细线团”,必然突出了生活错综复杂的特点,但细线团是可以理清头绪的,又让生活的各种表情轻松了许多。
  喜欢校园里的银杏树,经过校园的风雨洗礼过的植物,没有了毛头小子的莽撞,多了几分宠辱不惊的淡定。如泡过几次的茶,谁说不是呢,苦味已去,清香犹存。
  文章的结尾向读者昭示:现实中难免有挥之不去的忧伤,但阳光依然占据了天空的大半,即便想哭,心亦坚强。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年轻人,作者正在很认真地思考人生。
  (汤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