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梧桐树下

作者:张 恒




  四十年,只是梧桐生命的一瞬间,却是母亲等待的一生。思念之人化作了泥土,无声大爱却留在了人间。
  ——题 记
  
  一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天,西风中梧桐送走了母亲养了十八年的儿子。
  母亲的心头微微一颤,像是梧叶被秋风吹动。在母亲的眼中儿子永远是孩子,但孩子终究会有长大的那天,然而,再坦然的心情也无法正对肃杀的秋气,即使梧叶注定了要乘着秋风而去。
  远山衔去了落日,暮鸦驮着最后一抹夕阳从山的那边飞来,绕着梧桐盘旋一阵之后,终于扑棱着翅膀融入了暮霭。梧桐最终留不住一只飞鸟的翅膀,亦如母亲最终留不住儿子远行的脚步。
  母亲轻轻地叹了口气,儿子转过身来,蓦然发现母亲老了,母亲是在一夜间老去的!他简直无法想象,梧桐的清霜是怎样一夜间染白了母亲的双鬓,萧瑟的秋风是怎样一夜间吹皱了母亲的额头。母亲安详地注视着儿子,有一缕遮掩不住的哀愁从母亲眼中滑下,落到了儿子泣血的心头,儿子连忙垂下眼,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
  儿子的目光触到了那被母亲长满老茧的手磨得细腻的衣裳,密密麻麻的,写满了爱,分不清哪一针是丝线,哪一针是泪痕,母亲的爱在心头装不下了,便从眼中溢出,却不小心弄湿了一个游子的衣衫。
  儿子倔强的一扭头,就在那一瞬间,他分明看到母亲的肩头抽动了一下,儿子哽咽了。
  当山间的小路在脚下延伸,当袅袅的炊烟在眼中拉长,当故乡的模样在泪里闪烁,儿子忍不住再次回头,梧桐树下伫立的身影却愈加清晰,阶前的梧叶落了一地,西风呜咽,梧桐呜咽。
  
  二
  二十多年后的一个秋天,西风中梧桐又送走了等待一生的母亲。
  梧桐花开了又落,梧桐叶绿了又黄。母亲的守望也如梧桐在岁月里绵长,从第一片秋叶落下到最后一只南雁飞断,从第一缕晨光将儿子跋涉过的足迹照亮到最后一抹夕阳给儿子归来的小径散洒微光。母亲会拾起每一片落叶,然后将它们撒进门前的溪里,梧桐树啊,这故乡的树,梧桐叶啊,这故乡的情!它们会载着故乡人的心儿,舞成翩跹的蝶,一直飞到远方人的梦里。
  又是一年秋天,梧桐的花结成了梧子,母亲的爱亦结成了思念,秋风把梧子送回故土,独留思念高高地挂满枝头。在每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母亲会将窗前那盏昏黄的桐油灯点起,有了这长夜孤灯,母亲不再寂寞,儿子会在每一个夜晚来叩母亲的门。
  当最后一叶梧桐落下,窗前的桐油已烧成了土灰,夜半梧叶叩门的声音,再也没能将母亲从睡梦中叫醒。
  人们说是梧桐勾去了女人的魂。
  
  三
  或许,十年,二十年之后,当最后一片梧叶随着西风缱绻而去时,会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载着遗恨蹒跚而来,赤子终于回归故里,可是梧桐树下分明多了一座小小的坟茔,遍野的清霜无人能识,满地的梧叶只有秋风来扫,古道、残阳、荒冢、清霜、白发、秋风、老人、梧桐、苍穹……在时空中定格。
  这时,有一滴浑浊的老泪潸然而下,母亲无言,梧桐无言,爱亦无言。
  (指导教师王永华)
  
  点 评
  这篇文章深感人心。作者选取梧桐这一景物贯穿全文,梧桐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它总会勾起人们的满腔愁绪和无限遐思,全文感情基调也就此奠定。文章主题鲜明,深感无声的母给予子的爱蕴藏于秋风、梧桐之中。二十年前西风中的梧桐送走的不仅仅是儿子,更多的是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与担心。二十年后的西风中的梧桐送走的不仅仅是母亲,更多的是这二十年母亲对儿子的等待与思念。母给予子的情寄于密密麻麻的丝线中,寄于“梧桐花开了又落,梧桐叶绿了又黄”中,母亲还未等回儿子就随梧桐落叶而远去。文章融情于景,边绘景边抒情。结尾处假想游子归来,仿佛让人能感受到儿子对母亲的埋藏心中已久的歉疚之情。作者选取了“古道、残阳、荒冢、清霜、白发、秋风、老人、梧桐、苍穹……”这些意象,不禁让人想到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余 丹)
  
  点评教师简介
  余丹,现为湖北武汉第十九中学语文教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曾获湖北省第五届“我爱科学”作文书画大赛教师指导奖,辅导的学生获二等奖。荣获武汉市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七届中学语文竞赛初中、高中组辅导奖,武汉市“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征文大赛辅导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