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我是谁

作者:陈宗家




  寂静的夜晚,漫步清幽池畔。凉风习习吹乱我的心绪,黑暗而空洞的天宇让我迷惘。
  较之于万物,我只是那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沙;比之于历史,我似乎是那浩瀚大洋中的一滴寂然无声的水珠。一闪即逝的生命,沧海一粟的渺小,我只是空间的微小突起,时间的短暂附庸。迷茫,在这附加着时间的四维空间里,我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茫茫的天际没有回答,但那份幽远和空灵却让我带着怅惘来到时空的轮回。
  我看到了太白明星般的闪亮。那是一个内心不受羁绊的灵魂,是精神与形骸的完美结合,是对饮月下,凡人不识的癫狂。内心守护的高洁和狂傲让他远离摧眉折腰的丑陋和举世皆浊的洪流,指引他在雾霭沉沉中坚持不变的方向。他仰天大笑出门去,岂肯身为蓬蒿人,不屈的傲骨,洒脱的豪情,这才是真实的他,也正因这份真实,他绽放光彩,傲立历史之巅。
  我来到了岳飞的身后,那闪闪发亮耀眼四射的“精忠报国”,那震撼胡人吓退烈马的轰天怒吼,那一腔热血激流奔涌的护国忠贞,让我感叹,让我肃然。他英勇有如关羽之神武,他聪慧胸有孔明之韬略。他前进、奋勇无惧,尽管下一个在沙场中倒下的可能就是自己。他终究死了,含恨而死了。但是历史明白,他是不朽的,风吹雨打,浪涌潮拍,他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伫立。他坚守不变的方向,活出了真实的自己。
  我站在伏案写作的鲁迅身旁。时光如梭,奋笔疾书的身影依旧不改。那杆笔不只是尖利的投枪,刺入敌人的心脏;它还像蜻蜓,义无反顾点破那些笼罩亿万心房使人愚昧无知,沉沦堕落的梦魇泡沫。尽管有非议,尽管有暗杀,静默无声却撼动天地的他一如既往。那是天降大任的使命,是肩负重担的决心,是不愿迷失的双目,告诉他必须活出真实的自己。
  正因为他们内心坚持不变的方向,活出真实的自己,他们在历史上傲立,如一盏明灯,投射出光芒,照亮历史角落里的暗淡与萧条。
  抬眼看看萧萧飘零的落叶,尽管已是憔悴的容颜,却仍有着义无反顾归根的激情。只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是叶子,既是叶子,就必然有生长繁荣衰败死亡的历程,这是生命的悲壮,也是生命的美丽。它们明白一生的短暂,所以它们用活着的每一天演绎生命的精彩:早晨时,玩着露珠逗着阳;风儿来时,摇头晃脑齐欢唱;花朵开时,衬着花儿腼腆地笑;枯黄衰竭时,用尽最后一丝气力离开枝头成泥成土。
  再看看潮涨潮落,月明月暗,云聚云散,风起风消,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用激荡的歌声,澎湃的激情,淡然的飞舞,不懈的坚定演绎出最真实的自己,最壮丽的人生。
  蒙蒙的迷雾渐渐消散,心中的阴翳变得明朗,何必迷茫自己是谁,只应坚定活出最真实的自己,挥洒出生命的活力。
  (指导教师刘吉英)
  
  点 评
  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中,赫然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神谕,自古以来,人类就把认识自己作为不可推卸的责任。人们都渴望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而作者也是把面对自己所感到的巨大困惑,反映在这篇文章里。尤其是第二段的对比,把作者面对自己所感到的困惑推向极点。在茫茫宇宙与一粒尘沙、浩瀚大洋与一滴水珠的巨大反差下,文章也让读者自然生发了人生短如蜉蝣一生,渺如沧海一粟的强烈共鸣,从而和作者一起去思考自我的存在、自我的角色。面对“我是谁”的困惑,作者没有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而是到历史和自然中去寻找答案。作者先用个性化的笔调刻画了历史上两个典型人物李白和鲁迅的伟岸形象,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用僵硬的史料式叙述模式,俗套地讲述人物历史事迹,而是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发挥想象和联想,用豪迈大气的笔调,刻画出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比如化用李白诗句写出“岂肯身为蓬蒿人”;再如妙用比喻,把鲁迅之笔比作能点破笼罩在中国人心房的愚昧堕落的梦魇泡沫的“蜻蜓”,着实精妙新颖。刻画三个人物后还注意了单独领起一段小结收束,点出要“活出真实的自己”这一答案,笔调大气。作者接着把仍有些困惑的目光投向大自然里的萧萧落叶,用叶的短暂而精彩的一生,暗示人生也要如叶一般:活着的每一天都要演绎生命的精彩。结尾“蒙蒙的迷雾渐渐消散,心中的阴翳变得明朗”暗示作者已经在历史与自然的追问中找到了答案,消除了“我是谁”的困惑,完成了对人的自身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揭示。文章如果把对大自然中叶的描绘与思索也统一到“活出真实的自己”这一大主题上来,内涵会更有凝聚力。
  (刘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