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我是谁(一)

作者:杨 李




  30多年的沉眠,换来美丽的天使之翼,苦苦的等待,只为了生命的延续。
  ——题 记
  
  我是谁?姓甚名谁无从得知,只知从苦难中而生,沉默中逝去。
  1976年7月28日,我所在的唐山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不幸的我被埋没于废墟之下,与世隔绝。我挣扎,却无法动弹;我大声呼喊,却无人应答。满怀希望的等待,却只等来了死神的光顾。我不甘心,亲人、同学、老师的安危还未知晓,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未报答,未来的梦想还未放飞,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时间老人蹒跚地走过,已四天四夜了,却还未被人发现,身体衰弱得支撑不住了,眼睛也不由自主地永远闭上了……
  不知过了多少年,我的灵魂就像断线的风筝,四处飘荡,冥冥之中,眼前突然一亮,上帝出现在我的面前,他慈祥地抚摸着我的额头说:“孩子,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我赐你一对天使的翅膀,现在,你是美丽的安琪儿了,去守护你人间的主吧!”于是,我带着上帝的指令,回到了久别的人间,去寻找我的主。突然“轰隆……”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人间顿时化成一片废墟。啊!地震!好熟悉的残酷场面,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原来汶川发生了比唐山更为惨烈的8.0级地震,时间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此时我的天使之光也感应到了我主的呼唤,借助天使之光我找到了她——我人间的主,我该守护的人。她是一个漂亮、乖巧的小女孩,可爱的脸蛋因痛苦而扭曲得变了形,但那双清澈的眼睛仍流露出强烈的求生欲望。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当年自己的影子。那一年,我与她一样正青春年少,天真烂漫,朝气蓬勃,但万恶的地震夺走了我的一切,留给父母永远的痛!好可怜的主啊!我默默地念叨着,紧紧地守护在她身旁。
  时间的流逝让她的意识渐渐地模糊起来,她的体力严重透支,身体虚弱得如同沙漠中一株被干旱、炙热烘烤得失去了生机的枯草。看到这,我的心在痛,我要救她,是的,我一定要救她!我隐身在废墟中,大声呼喊她,她慢慢地从痛苦中苏醒过来,目光四处把我搜寻。我对她说:“你看不见我的,我是守护你的天使。你要坚持住,相信人们很快就会过来救你,想想你美丽的人生才开始不久,你想成为一名白衣天使的梦想还未实现,你不能睡去……”小女孩挣扎着抬起头,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安琪儿,真的是你吗?你一直陪在我身边吗?我,我可不可以见一下你是什么样子呢?”看着女孩的希望之火重新被点燃,我不忍心拒绝她,就从废墟中现身,拉着她的手给她精神鼓舞。渐渐地,她的双眸绽放出光亮。
  漫长的五昼夜过去了,救援队终于发现了废墟中的少女,经过一番努力,成功将她救出。旷野的临时救护床上,她静静地躺着,医生正在对她进行急救。她太虚弱了,面无血色,满身灰垢。一百多小时的长久等待,一直是生的意念支撑着她。黑夜已经过去,晨曦正透过窗棂射进来,她艰难地睁开眼,无限留恋地望了一眼团团围在床边的亲人,就永远闭上了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
  “孩子,你醒醒,你醒醒呀!……”看到她父母失声痛哭的惨状和救援队员默默的泪眼,我心痛极了,再也不想当年我的悲剧在她身上重演。于是我毅然决定将我的灵魂赋予她,助她还魂。我知道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此刻已顾不了这么多了。恍惚之中,我看到了她嘴角露出的一丝微笑……
  我是谁?是逝去的我?还是现在的她?这一切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仍在延续……
  (指导教师方发贵)
  
  点 评
  文章想象奇特,构思新颖,抓住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通过两个少女在两场地震中的不同遭遇,寓示了汶川地震后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灾区人民的及时救援。文章跨越三十多年的时空,将建国以来两场大地震串联起来,情节起伏,虚实相映,运用童话、神话的笔法,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令人玩味,令人深思。
  文章立意深刻,借助奇特的想象,叙写了一个少女救助另一个少女的离奇故事,从中展示了年轻一代高度的责任感、善良的禀性和舍己为人的精神风貌。当“唐山少女”被困于废墟的时候,想到的是“亲人、同学、老师的安危”“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及自己来不及“放飞的理想”,从中反映了她善良的天性。当她发现“汶川少女”后,她给汶川少女以生的意志和鼓励,陪伴她度过了被困的全部时光。当汶川少女在获救后又不幸死去时,她毅然以自己的灵魂,拯救了这位少女,使少女的生命得以延续。她是天使,是无数参与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英雄的缩影。那些在地震中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保护孩子的英雄,那些舍小家为大家的壮士,他们不就是这场地震中的天使吗?
  文章结尾简练含蓄,意味深长,紧扣主题,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稍嫌不足的是,文章的描写尚不够生动、细腻,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刻画还可以进行一些艺术加工。
  (方发贵)
  
  点评教师简介
  方发贵,湖南岳阳县三中语文高级教师,“山钟文学社”指导教师。曾长期在农村初中任教,担任学校文学社社长,主持学校文学社日常工作。先后参加吉林演讲培训学院“演讲与口才”函授班、《人民日报》新闻培训班、《湖南日报》通讯员培训班学习,被聘为《湖南日报》通讯员、《作文周刊》读写辅导员、中国青少年写作中心会员。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报刊发表论文、评论、新闻七十多篇。指导学生在《作文周刊》《作文报》等报刊发表作文七十多篇。在这些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学生作文中,有14篇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7年10月,被评为“湖南省第二届中小学文学社团优秀指导老师”。最大心愿是专门从事作文教学研究,做一个作文教学的行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