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墙的漫想

作者:徐江江




  又回来了!
  两三个月后我再次回到墙角,再次触摸敦实的你,还是冷硬冷硬的,你可曾留下我以外任何人的体温?又看见刺眼的“try my best”,那是某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刻写上去的,倾倒出自己无限的生命基准,憧憬着,他走了,出发了,迈进了,留下墙。
  几个月前,我淡淡地触着你,青涩而激昂地许下诺言,“我仍要飞翔”。望着你的棱角,我变得刚毅。从我第一次靠近你,你注定慢慢变黑,棱也变得柔弱。渐渐地,玻璃门窗镶得更多,我也似乎天天开着窗户,一切都进来了。冷风、灰尘!
  带着点点抖动的心我移走了,心也渐渐游离了,荡漾着青春的冬的肃杀,注定我没有方向,望着远处的你,我没有回应,一天天地你远离我而去,我望不见你,尘埃迷失了我的眼睛,转头我不再看你,对我毫无意义!
  不久,灯火点亮了我的手心,火焰侵蚀我的血筋,痛直到心扉。心的囊泡颠覆了涌动的激情。你再次出现,向我传来屠杀的气息。你的亮丽包容了我漆黑暗淡的脸,我再次喘息!
  短时间,我由懵懂变得复杂,但,此刻明智。
  回来了,墙。
  你清冷,方方的那么正,或许从此是长久的安宁、时间修饰的空灵。雪白中藏着火红赤诚的情,冰冷抑制着你,我知道——
  爆发不是此刻的语言。
  血?
  是我挣扎的印迹,残留下的最后一滴带钢的风中泪。
  我接受你的雪冷,从十指一直到心里。
  让我再次调度我自己,倚着你再次倾心一飞。打开窗,已散布着冬天湖面湿湿的水汽。
  啊,已是此刻了,我不再徘徊犹豫,伸手,去触及确定的自己。
  不走了,决定了!
  ……
  墙脚的积灰,不再迷惘,不停纷飞,因为我的风,我疾步,追随风,带走污浊,洁净了墙。
  用红润的手指止住墙的伤痕,将它抚平,再次洁白如新,只留下依旧的“try my best”。
  为了坚定,放弃远行。
  拭过眼镜,清澈的目光再次在苍穹显现。
  窗织上了弦。
  突然,窗户又被叩响,进来的是蝶、花香、蝉鸣与细柳,我不再恐惧,出入的一切都与我相合。
  哟,它来了——我翘首的。
  那是无影,最终飘定。
  (指导教师杜爱宁)
  
  点 评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年轻而敏感的心是怎样从浮躁走向成熟的,也许还真说不上是因为哪件具体的事。因为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在平常的生活中,零零碎碎的碰撞中走向成熟的。作者避实就虚,淡化了具体的情节,而选择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意象——墙,用它来象征沉稳、冷静、方正的成熟气质,构思精巧。
  同时文章也没有走向抽象,“青涩而激昂地许下诺言,‘我仍要飞翔’”“带着点点抖动的心我移走了”“爆发不是此刻的语言。”“血?”“是我挣扎的印迹,残留下的最后一滴带钢的风中泪”,从这些动人的语言中我们完全能感受到“我”内心的挣扎和成长,并为之感动。
  文章结构从容老练,开头结尾没有堆砌词藻的谄媚和慌乱,也没有套用某一结构的机械和笨拙,轻轻地来,轻轻地走,留下漫天的云彩。
  语言细腻,蒙、跳跃、隽永,带着诗的特质,沉静的外表下涌动着滚烫的激情,年轻的心就是一朵美丽的花。
  (杜爱宁)
  
  点评教师简介
  杜爱宁,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任教于江苏西亭高级中学。多次执教市级高三研讨课,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曾在第四届“新圃杯”全国中学生语文阅读竞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辅导的学生获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江苏省第二届高中生作文比赛,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在省市级刊物发表作文十余篇。撰写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如何解决中学生作文的“低幼化”》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评比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