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5期

学习成语有诀窍(二)

作者:江更生




  成语古代传今朝,
  个别词义早变了。
  古义今义差别大,
  望文生义会混淆。
  我们在学习成语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有的字明明很好认,可是一到成语里就像变了样儿似的,怎么也搞不懂了。举个例子来说,有这么一句成语:走马观花。倘若我们见到它,从字面上讲,还以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观赏花儿”呢,其实这句成语的意思恰恰与此相反,并不那么悠闲从容,而是骑在马上飞快地跑着看花,常用来比喻匆忙地、不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例如: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得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西湖,别的什么也没能去看。你一定会感到纳闷,“走”是迈步而行,谁都知道,怎么一下子变成急匆匆地快跑了。原来这是由于时代变迁造成的,“走”的古代字义是“快跑”,“迈步行走”是现代汉语里的意思。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学习起成语来就能得心应手了,如果遇到了含有“走”字的成语,不妨“时光倒流”一下,用古代汉语里的意思去理解,自然就能对成语的意思了然于心了。
  成语沿用到今天,古今字义起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学习成语时切忌望文生义,要弄懂成语里每个字的意思,尤其要注意运用古汉语的知识,还这些字义的“本来面目”(古义),帮助自己理解成语。比如成语“克勤克俭”,这里的“克”字,如果照现代汉语的意思来理解怎么也讲不通,原来它的古义是“能够”的意思。如此一来,这个成语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是“既勤劳,又节俭”的意思。
  还有一些专用的名词,古时候常用,今天已经不用或极少使用,它在成语中出现,我们就得认真记住,譬如古代行军三十里称一舍,有个成语叫“退避三舍”。古书《左传》上说,晋公子重耳逃亡时,在楚国答应楚王,万一将来两国交兵,他退避“三舍”(即九十里)作为报答。后用来比喻对人让步或回避,避免冲突。倘若我们望文生义地解释为退避到三间房子后面,那就要闹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