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8期
走近苗族
作者:荇 丽
服饰:人间最美丽的彩虹
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形成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仿佛一道美丽的彩虹。喜欢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20厘米左右、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等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的图案。有的地区,银花冠上除了插翘翅外,还插有一对高约40厘米的银牛角,银牛角尖系着彩色飘带,更显得高贵华丽。银花冠的下沿挂着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姑娘们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是由银片打制而成的花和小银环组成的。她们前胸戴银锁,后背戴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衣服的两只袖子上有火红色的刺绣图案,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好几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传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饮食:不辣不成菜,不酸不成汤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欢吃狗肉,社会上流传着“苗族的狗,彝族的酒”的说法。苗家人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还有茶油和菜油。苗家人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不辣不成菜”的说法。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擅长做豆制品。
苗族人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是家家必备之品。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发酵3~5天后做成的。苗族保存食物,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
住所:独特的瓦屋、茅屋、杉木屋、石板屋、吊脚楼
瓦屋
瓦屋是湖北苗族(尤其是恩施自治州苗族)最常见的一种住所形式。
茅屋、杉木屋、石板屋
茅屋是苗族搬迁到湖北初期的主要建筑形式,房屋的基本结构和瓦屋差不多,主要区别是茅屋盖茅草,瓦屋盖瓦。盖屋的草料,一般为黄茅草,故称茅屋。杉木屋,就是用杉木的皮盖成的屋子,一般盖两至三层杉木皮,一层压住一层。有的还用竹篾把杉木皮编在一起,上面压着石板,风雨不透。石板屋,就是用既薄又宽的石板依次盖住屋顶。
吊脚楼
苗族的住所除了上述几种以外,还有依地形顺山而建的较有特色的吊脚楼。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存放农具或作为牲口厩。石山型地区多为三开间木质平房,其中多数围以篱笆,抹泥,也有草房、石板房、瓦房。房屋的中间安置祖宗神龛,左右两间各分隔成前后两小间。
婚礼:独特的“讨亲酒”与“讨亲歌”
金秋送爽,稻谷丰收之日,往往就是苗家男女娶嫁的日子。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婚礼,苗族的男方总要组织由媒人、叔伯、父亲和小伙子组成的浩浩荡荡的接亲队伍;不管送什么礼物,总要成双,而且“讨亲酒”是不能少的。讨亲的队伍进入女方家,先要恭恭敬敬地端上“讨亲酒”,还要请一个俊俏的后生殷勤地唱“讨亲歌”。结婚典礼往往选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举行,在朦胧的月光下,盛装的新娘就像带雨的梨花。按照苗家古朴的习俗,女方送亲的人要打送亲伞,而且新娘必须在当夜鸡叫前赶到男方家,接亲的队伍到了新郎家门口,就高声喊:“我们给你家接新娘,带子孙后代来了。”在黔东南施洞地区,新娘到了新郎家门口,要先以左脚跨进男方家,意即“左脚起步”。新娘进屋后盛装未卸,就由迎亲的姑娘和有生活经验的年轻妇女陪同到水井或者河边挑水,表示新娘已经是新郎家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