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和平鸽”之父——毕加索

作者:文 楫




  在西班牙的美丽城市马拉加,一位母亲和自己活泼可爱的儿子正在海天一色的沙滩上玩耍。望着聪明伶俐的儿子,玛丽亚·毕加索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和喜悦,喃喃自语道:“这孩子,如果参军入伍,肯定能当将军;如果从事宗教,可以成为教皇的!”
  正在嬉戏的孩子听到母亲的话,立即抬起头,大声地喊道:
  “我想成为作家,所以我是毕加索!”
  1881年10月25日,毕加索来到了这个世界。据母亲说,小毕加索学会发的第一个音节是“匹兹”。“匹兹”是铅笔的缩音,年幼的毕加索是在向母亲索要画笔画画吧。
  毕加索的父亲是绘画教师。毕加索很小时就喜欢画画。上学后,毕加索不喜欢一般的文化课程,他的所有作业本上都画着各种人物。而且他常常把鸽子带进教室。因为他喜欢画鸽子。
  
  14岁时,父亲把毕加索送到巴塞罗那美术学校。这是一所正规的艺术学校,规模和名气都较大。考题是一个披着被着被单的模特儿和一个产立的裸体人像的素描,考试时间是一个月。
  毕加索仅用一天的时间就交卷了。素描的艺术水谁让阅卷老师震惊,毕加索跳过初级班升入高级班。
  15岁时,毕加索创作了一幅成功的作品——《科学与仁慈》:画面上,一位身患重病、卧床不起的母亲,一面接受医生的搭脉诊断,一面忧伤地看着修女怀抱中的孩子。
  1897年,《科学与仁慈》入选西班牙全国画展,荣获金奖。在叔叔的赞助下,毕加索自己一人前往首都马德里,投考圣斐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他再次以突出的成绩取得了入学资格。
  除了画画,毕加索还喜欢非洲的艺术雕塑,尤其是它鲜明的立体感。他萌生了把这种鲜明立体感的特点,融会到绘画艺术中去的想法。毕加索开始了他的追求和探索。
  画是平面的,只能表现所画对像的正面、侧面、顶面和底面,又怎能显示它内在的、人眼看不到的结构呢?
  毕加索终于想出了方法:把所有物体的形象破坏后重新解体、肢解,然后再重新进行主观的组成。这种尝试被后人称作立体主义的创作。
  1907年,26岁的毕加索完成了他的立体主义创作的代表作:《亚威农少女》。
  这幅画一问世便像一枚炸弹投向巴黎画坛。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说毕加索发疯了,有有对全亲、新的表现方法感到震惊。30年后,这幅画才正式展出,毕加索获得了很大的声誉。
  毕加索生活的时期,他的祖国西班牙也多灾多难。一个又一个的专制王朝和军事独裁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36年2月,西班牙成立了以进步的共产党人为首的共和国新政府。但11月时,反动军官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进攻首都马德里。西班牙陷入内战。
  1937年4月26日,德国的飞机轰炸了西班班牙一个不设防的小镇格尔尼卡,夺去了一千六百多名无辜居民的生命,而全镇居民只有七千多人。
  毕加索听到消息后愤努不已,56岁的他颤抖地拿起画笔,创作了巨幅壁画《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4米多宽,约9米长,是举世闻名的杰作。这幅作品以白、黑、灰为基调,弥漫着悲壮的气氛。画面上面有众多的人物,他们挣扎、控拆、呼号,有的正从着火的楼上逃跑,有的正抱着死去的婴孩仰天哭喊,有的无望地伸展着手……画的左上方,有一头立着犄角冷漠无情的牛;而左上的灯与太阳下,是下,是下匹被长矛刺穿背部的马……
  毕加索说《格尔尼卡》具有象征意味:公牛代表了残暴和黑暗,马代表了人民……比加索不仅控拆了德军在格尔尼卡犯下的罪恶,同时也控拆所有战争的罪恶。
  1944年9月,毕加索加入了法国共产党。
  1949后,毕加索向国际会仪——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捐献了一幅石板画,画上是一位俊秀美丽的少女头像,边上有一只振欲飞的鹆子。这幅画简洁明快地表达了人民爱好和平的热切愿望,画上那只可爱的白鸽,立即成为和平的象征,迅速出现在世界各地,被人们称为“和平鸽”,毕加索则被称为“和平鸽之父”。智利著名诗人聂达作了一首诗:
  毕加索和平鸽展开翅膀,
  翱翔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
  任何力量也无法,
  阻止它的翱翔。
  1971年,毕加索90岁诞辰。法国卢浮宫举办了毕加索的画展。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亲自主持了画展的开幕式,他说:“毕加索是一座火山……无论画女人的面容还是小丑,都迸发出青春的火焰。”
  1937年4月7日,患流感的毕加索死在自已的画室里。他曾说过“回到斗牛场吧,在那里死得其所。”他终于壮烈地死在自己的“斗牛声”上了。他死后留下了一千八面幅油画三万件版画和七千多幅素描,这些作品成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