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三字经》导读

作者:郑娟花




  小朋友们,《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启蒙用书,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伦理文化。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我们在为此感到骄傲的同时,一起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佳句吧!
  主持人:小博士
  
  [佳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
  人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多,只是由于后来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习性才会千差万别。
  
  [故事]
  曹操之子
  三国时期的英雄曹操,非常喜爱他的4个儿子: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曹操自己“外定武功,内修文学”,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继承父业。他曾不无调侃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孙仲谋是孙坚的儿子孙权。孙权18岁继承父兄的基业,雄踞江南,称霸一方。曹操赞许孙权,表达了他对子孙辈建功立业的期望。
  其实,经历时代风云的洗礼,在文武双全的曹操的调教下,他的儿子并不比孙坚的儿子差。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个个有过人之处,意气风发而性情各异。
  曹植有力扶社稷的理想,性情温和敦厚。他喜诗书,有才气。少年时出口成章,应答敏捷,深得曹操宠爱。他在《三良》这首诗中写道:“功名不可谓,忠义我所安。”意思是说人生不要有非分的想法,功名自有天定,应该以忠义自勉。他的代表作有《白马篇》《洛神赋》,在建安文学中负有盛名。他的文采和学识很受世人赞赏。
  曹丕与曹植习性大不相同。曹丕的文才也不错,在创作和理论等方面都有成就,他写的《典论》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不过,曹丕喜欢舞刀弄枪,尤精剑术,武术史上也留下了很好的名声。他的占有欲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他击败袁绍,攻进邺城,首先就去霸占袁熙的老婆甄氏;他的叔父曹洪喜欢敛财且吝啬成性,曹丕偏要在铁公鸡身上拔毛,老是上门去“借钱”,借不到钱就找曹洪的麻烦。
  曹彰与他的两个嫡亲兄弟都不同,人称“黄须儿”,是一员猛将,武功高强。他可以左右开弓,能在百步之外射中一根头发丝;他能赤手空拳勇斗猛兽,用手臂缠住老虎尾巴,老虎竟然不敢动;他还能把一头小象按在地上……这一切听起来简直像是神话。曹操每次临阵作战都很记挂这个儿子,看到手下诸将都不是马超的对手,他便感慨道:可惜我的虎儿不在这里,要不然也不至于叫马超如此猖狂!
  曹冲是一个有名的神童,他称象的故事,小朋友们几乎无不知晓……
  曹操的几个儿子性情各异,自然是时势造就的。他们个个都有过人之处,所以让曹操在选继承人这个问题上迟疑不决。曹操开始时也想辅佐汉朝皇帝,做一个忠臣,所以他偏爱与他一样有力扶社稷理想的曹植;但毕竟处于弱肉强食的三国乱世,文武双全且很有心计的曹丕就被选定为曹魏帝业的继承人了。至于后来曹氏兄弟相煎窝里斗乃至因此而葬送帝业,想必是曹操所始料不及的。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的,如果父母不好好教育孩子,孩子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小朋友们,我说的对吗?
  [佳句]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
  如果不进行教育,原来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教育好一个人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始终如一。
  
  [故事]
  唐寅学画
  唐寅,字伯虎,是明朝的大画家。他少年时非常骄傲,经常仗着自己有才能而藐视别人。他最终能与沈周、文徵明、仇英等画家齐名成为“明大四家”,全仗母亲的教育和名师沈周的指导。
  少年唐寅的画画得不错,富豪人家常请他作画,唐寅也就慢慢骄傲起来了。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她对唐寅说:“孩子,你学画还只是刚刚起步,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她随手递给唐寅一卷行李和一包碎银子,“大画师沈周住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去拜他为师吧,画不好就别回来见我!”
  唐寅知道沈周的画很出名,于是他欢欢喜喜地上路了。
  转眼之间,一年过去了。在沈周的指点下,唐寅的画技很有长进。这一天,小唐寅拿出自己的画和师傅的画比了比,觉得已经不相上下了,不禁有点儿沾沾自喜:我自己已成名了,该出师回家看望母亲了。沈周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叫妻子准备饭菜为唐寅饯行。
  饭菜摆在后花园东北角的一间小屋里。这间小屋平时紧锁着,谁也不让进去。唐寅一进屋就四处张望,只见有四扇门,却没有一扇窗子。他好奇地顺着门格子向外望去,见门外花红柳绿,小鸟飞翔,仿佛那山涧流水声都能听到。他想:这么好的风景,师傅平时不让我进来,大概是怕徒弟从这里出去游山玩水,无心学画。他正看得发呆,忽然听到师傅说话:“你的画本来不错,又学了一年,现在可以出师了。你想到后花园痛痛快快地玩玩吗?”小唐寅顾不上满桌的饭菜,站起来就去开门,也许是走得急了,被门重重地碰了一下;他便去开另一扇门,又被碰了一下;再去开第三扇门,这回碰得更厉害了。原来这三扇“门”都是沈周画在墙壁上的!唐寅从兴奋中醒悟过来,他转身扑通一声,双膝跪在师傅面前,说:“师傅,我不想回家了,让我再跟您学三年吧!”
  从此以后,小唐寅专心致志地跟师傅学画,再也不提出师回家的事了。
  三年转眼之间就过去了。唐寅为感谢师傅的教育,亲自下厨动手烧菜,宴请师傅。当他把烧好的鱼端上桌时,一只大花猫从门外呼呼地跑进来,跳上桌子就要吃鱼。唐寅急了,骂道:“大胆畜牲,师傅还没品尝,哪里轮得到你呀!”“啪”的就是一掌,那大花猫“呼”的一声就往窗上跳,跳了一个窗户又一个窗户,就是跳不出去,最后“呜呜”地叫着从门口逃出去了。原来,那窗户是唐寅画在墙上的。
  师傅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唐寅呀,你已经四年没有见到你娘的面了,要过年了,快回去吧……”
  
  [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小朋友们,要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尊重老师,聆听父母和老师的教诲,努力学习。
  
  [佳句]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
  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儿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选择邻居而搬家。孟轲逃学,孟母气得剪断了织布机上的线,以此教育儿子好好学习。
  
  [故事]
  孟子随母三迁而学
  孟子并不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每天嬉戏玩耍,不喜欢读书,后来经过母亲的诱导,才养成了勤学的习惯。
  起初,孟家住在一块墓地附近。孟子看葬仪看得多了,就模仿起来,玩耍时常与小朋友学做丧事、筑坟墓。孟母想:这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啊!于是,就搬到市镇上去住。可是邻居是一个屠夫,整天杀猪宰羊,孟子耳濡目染,也学起做买卖来了。孟母想:这地方也不适合孩子居住啊!于是,又搬到一所学校旁边住了下来。孟子接触的是读书人,于是也读起书来,连嬉戏时学的也是进退揖让的读书人的礼节。孟母见了高兴地说:“这地方才适合孩子居住。”
   安居以后,孟子上了学。有一次他逃学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气得剪断了织布机上的线,对孟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日积月累,才能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如果学业半途而废,就像织布时把线割断一样。”孟子听后深受启发,从此以后他日夜勤学,终于成为一个儒学大家。
  孟子在治学方面有许多格言。“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就是他说的。意思是,学问之道,最贵用心,用心思索,才能有所收获,不然就不会有所得。他还主张学习要持之以恒,而不能期望一步登天。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他母亲对他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小朋友们,我们一定要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超级链接]
  小学生文明礼仪三字经
  晨风吹,阳光照。红领巾,胸前飘。好学生,要做到——
  讲文明,讲礼貌。见老师,问声好。见同学,问声早。
  上下楼,靠右行。互礼让,要记牢。楼道内,静清净。
  教室内,莫喊叫。桌椅齐,地面洁。好环境,好心情。
  课堂上,勤动脑。勤回答,勤思考。铃声响,课间到。
  做游戏,不打闹。玩得精,玩得巧。悦身心,练大脑。
  爱树木,护花草。主人翁,责任感。你我他,不缺少。
  学校外,需做到。有气质,有风度。仪态美,举止雅。衣整洁,精神好。
  站坐行,仿前辈。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
  尊重人,文明语。讲理解,讲和善。谈话时,面带笑。
  若问路,要礼貌。“老爷爷,阿姨好”。若购物,注行为。不乱动,买卖和。
  看演出,提前到。轻入座,不迟到。不喧哗,不乱跑。
  演出闭,要鼓掌。有纸屑,不乱抛。有果皮,扔进箱。
  乘车时,不拥挤。尊长辈,爱幼小。
  客人到,心欢笑。物品齐,房间整。主动迎,又周到。
  送物品,接物品。双手呈,谢声到。
  亲友家,去做客。重礼仪,少不了。用物品,不随意。经允许,教养好。
  用餐时,不抢先。离去时,招呼到。要告别,说感谢。
  有礼貌,人人笑。好习惯,早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