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嘀嘀嗒嗒的诱惑

作者:韦 苇




  我曾经翻译过《皇帝长着一双驴耳朵》的外国故事,故事发生在欧洲巴尔干地区,有一个名叫特拉扬的皇帝长了一双驴耳朵。这种事发生在谁身上都是一件闹心的事。当然可以用一顶帽子遮掩起来,皇帝也想到了这个办法,用一顶帽子将自己的丑陋遮掩起来。这个办法好是好,可总不能一年到头不理发吧,而理发就得请理发师,那么理发师就会知道原来皇帝长了一双驴耳朵,一旦理发师把这件事说出去,这皇帝还有面子继续做皇帝吗?那就一天到晚听老百姓哈哈笑得了。可是皇帝到底跟老百姓不一样,老百姓没有办法的事,皇帝有办法:皇帝把进宫来理发的都杀掉,理一次发杀一个理发师。所以,只见理发师进宫,不见有理发师出宫。于是,全国的理发师一个个都害怕起来。他们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天天提心吊胆的。从此开心的理发师再也开心不起来了,原来欢闹的理发铺子如今变得像墓地似的一片死寂。一天,灾难落到了一个老理发师身上。皇帝的卫士找上门来,老理发师不愿进宫去送死,就躺在床上装病。他装得还真像,从头到脚浑身不停地哆嗦。他的理发铺子里有一个年轻的徒弟,他正直、勇敢。他不顾生命危险站出来,自告奋勇替师傅进宫去理发。年轻人心里当然也明白,去了就很难活着回来了。但是他决心想尽一切办法不让自己在宫中丧命。
  当然,皇帝的那双丑陋的驴耳朵也使年轻人大吃一惊。当他理完发开始收拾家什的时候,皇帝疑惑地看了他一眼,严厉地问:“小伙子,你理发的时候看见什么了?”
  “没有,我没看见什么,尊敬的陛下。真的,我什么也没有看见。”年轻人回答。
  皇帝听了很高兴,给了他一打金币,并告诉他下次再来。
  年轻人回到家里。师傅很想知道皇宫里的情况,问七问八,年轻人都一五一十地讲了,但只有一点他没有讲:皇帝长着一双驴耳朵。
  从那以后,年轻人经常去给皇帝理发,每次都得到一打金币的奖赏。年轻人把皇帝长了一双驴耳朵的秘密憋在心里,从不敢向任何一个人吐露一星半点儿。可是不知怎么的,只要他一闭上眼,那双丑陋的驴耳朵就出现在他眼前。他开始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是得了什么重病。师傅活了大半辈子,他知道年轻人肚子里准憋着心事,就一个劲儿追问。最后年轻人说:“实话告诉你吧,师傅。有一个秘密深深地折磨着我的心,但是我不敢向任何人吐露一星半点儿。如果我说出去,我就活不成了;如果我不说出去,我便永远不会有快活的日子,直到我死去。”年轻人说完,愁容满面地望着善良的师傅。
  师傅想了一会儿,说:“你不愿意告诉任何人,你可以到荒野里去,在地上挖一个坑,挖得深深的,然后把头伸到坑洞里,对着大地把你的秘密说上三遍,再用土埋起来。这样,你就不用再把秘密闷在你心里了,而大地是绝不会泄露你的秘密的。”年轻人决定拿师傅教的这个办法去试一试。他走到荒郊野外,挖了一个深坑。他看看周围,周围除了高高的天空上有几朵白云在悠悠飘动外,就是他脚下这静静躺着的大地了。他趴下身子,头伸到坑洞里,然后对着坑洞说了三遍“皇帝长着一双驴耳朵”,说完,将坑填平,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过了些日子,年轻人挖坑的地方长出一棵大树来。树干像蜡烛般挺直,树枝向四面伸展。一个放羊娃走过那里,顺手从树上折下一根枝条,用双手揉搓枝条的外皮,抽去里面的木心,做成了一个小哨子,搁嘴里一吹,发出一个非常清晰的声音:“皇帝长着一双驴耳朵!”
  别的孩子听了,都觉得这太奇怪了,以为吹小哨子的孩子会玩魔法呢!他们抢过小哨子自己吹,听见的也是同样的声音:“皇帝长着一双驴耳朵!”孩子们每人都折了一根枝条,一会儿就做了许多哨子。晚上,牧羊的孩子们赶着羊群回到镇上。他们一边走一边吹,街头巷尾到处都回响着这样的声音:“皇帝长着一双驴耳朵!”才三天工夫,全国各个角落就都知道了这个秘密。
  我一边翻译着这个故事,一边想起我童年时也曾做过这样的哨子。
  那是因为我从我五岁光景就开始放自家的牛。后来离家到外地上学,可每星期天和假期回家还照样放牛,照样割青草喂牛。后来我会写文章了,就将这童年生活概括为“耕读得兼”。我们那里放牛的都会在清明前做好一个杨树喇叭,到清明那一天,天不亮就早早地把牛牵出去,吃农民撒在田里的学名叫“苜蓿”的红花草子,牛一边吃,放牛人一边吹杨树喇叭。苜蓿是绿肥,家家都有,遍野都是,到水稻插秧时节,把红花草子压到土下做水稻底肥。清明这天,放牛娃天不亮就牵出牛去,选一块红花草子长得最肥的田,把牛绳放开,任牛随心所欲地把嫩嫩的草哗啦哗啦卷进嘴里。这牛馋馋地吃,意味着到时候能深深地犁。待到天亮,农民看出红花草子被吃了,也不算“被偷吃”,乡俗规矩是这样。我八岁前就知道这些。从小就听放牛人在清明前后吹那喇叭,但八岁前我自己没有试做过。一是制作杨树喇叭是个技术活,让人代做又丢不起那面子;二是自己动手却又怕不能一举成功,徒然落得一肚子懊丧;三是觉得我毕竟还是个读书郎,跟地道的放牛娃有别,地道放牛娃当然要做和能做的,我不一定要做和能做;四是人家清明那天能在天亮前醒过来,我恐怕不能。但是,杨树哨子的诱惑总是强烈——那长在树上的枝条经过这么一番不太复杂的捣鼓,搁嘴里一吹,就能嘀嘀嗒嗒的发声,并且声传悠远,试想,在空旷的田野间,你吹我吹,彼此呼应,互相传递春天的欢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晚唐诗人杜牧在春雨里走,神思迷茫竟会到“断魂”的地步,他要是再听见这杨树哨子从千里绿野中、从十里油菜花丛中传来,那岂不更要迈不动步了吗?所以,每年到清明时节,我就要感受那杨树喇叭声嘀嘀嗒嗒神秘的诱惑。这种诱惑一年甚如一年。到我觉得做不出喇叭来就矮人一头,做不出喇叭来就蠢笨得不可救药,我在放牛时腰间也别了一把砍刀,如巴尔干的牧羊娃那样,砍下一根杨树老嫩适中的枝条,“用双手揉搓枝条的外皮,抽去里面的木心,做成了一个小哨子”。再砍一根杨树粗枝,然后斜着螺旋形地切割外皮,然后小心地像削苹果皮似的剥下青皮来,然后把树皮卷成喇叭状,然后用尖刺插入皮中将喇叭状加以固定,然后把事先做好的杨树哨子塞进喇叭的细端,然后搁嘴里吹,嗨,嘀嘀嗒嗒,成功了,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后来,当我上了大学,我读到了郭风先生的这样的句子:
  “吹出了对于乡土深沉的眷恋,吹出了对于故乡景色的激越的赞美,
  吹出了对于生活的爱,吹出了自由的歌,劳动的歌,火焰似的青春的歌……
  像民歌那么朴素。
  像抒情诗那样单纯。
  比酒还醇烈。”
  那喇叭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
  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
  有太阳的光明”。
  正是这样!不过,郭风先生只写出了欢乐、光明的一面。而生活,即使是童年的生活,也不只有欢乐、光明的一面,生活里也有“皇帝长着一双驴耳朵”那样的丑陋,生活里也还有前程坎坷的辛酸,生活道路上也还有不测的风云。大地无言的沉默不是永远的,一旦大地发言,就将势不可挡——我懂得这一点的时候,我已经能为年轻的朋友们译介《皇帝长着一双驴耳朵》了。
  
  [作家登台]
  韦苇,浙江东阳人。教授,诗人,翻译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国内访问学导师。1958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赴昆明任教23年。1980年调入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已出版童话史著三部,其他研究专著三部,主编儿童文学书籍数十种。多次获奖。其著作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被作为研究生必读书,史料和观点被广泛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