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言为心声,语为情结

作者:薄 翔




  【作者介绍】
  薄翔, 42岁,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普通话测试中心办公室主任, 1985年到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工作。
  心语独白:言为心声,语为情结。
  
  我工作的语委办公室并不宽敞,更不豪华,在这不大的空间里却每天回响着悦耳的语音交响乐,令人心旷神怡;其主旋律当然是以北京语音为主的普通话,但是又时有吴侬软语、淮扬方言、徐州侉(kuǎ)话作为和弦荡漾在空间,这悦耳的交响曲消除了案牍之劳形,更能催人上进。
  平时我们听到最多的话是:“老师,我想报名参加考试。”若是胆小的女孩子,还会加一句:“您看我行吗?”等不到我开口,陪她来的同伴就会说:“怎么不行!老师,她是我们班的尖子。”这时我接上茬儿:“那我考考你,这个‘尖’字作名词和作形容词时的读法有什么不同?”沉寂数秒后,那个胆小的女孩儿会用标准的普通话说:“‘尖儿’是名词,‘尖’是形容词。”这时那同伴会像中了彩一样地说:“老师你看我不是吹的吧?不过我们苏州人说‘尖’字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就像,就像唱京剧的说白读作尖音,把声母‘j’读作‘z’,还有‘姐’字,不读‘jiě’,也要读尖音,”她怕我们不懂,还会模仿苏州评弹的唱腔说一句“小姐,我这厢有礼了。”大伙儿这时准会像听了一段吴侬评弹说唱似的解乏。
  有一次,两位男学生来取普通话测试成绩,因为有了点儿差距,就争了起来,一个说:“俺们徐州可是正宗的北方方言,”另一个不等他说完,抢上一句:“你知道吗,南京话也是北方方言,明代还是官话呢。”那个徐州小伙子显然不服南京的同学,讥讽到:“你把‘牛奶’和‘浏览’读给老师听听。”我洗耳恭听,果然,那个南京小伙子是有些“l”“n”不分。看着那徐州学生得意的样子,我给他出了道题:“你看天空当中有什么?”他不解地说:“天空当中有太阳。”我们一听他把“天空当中”全都读成了徐州方言的上声调,笑得乐不可支。笑归笑,这哥儿俩非要我说说普通话与北方方言的关系,我就不吝口舌地从方言、次方言、官话和普通话讲起,特别提到了民国初期老官话不能推行的原因是:标准语脱离了方言就没有了生存的依靠。看着他俩听得如饥似渴,若有所悟的样子,我又加了一句:“当然,徐州话和南京话与北京话都不能完全代表普通话。”他俩会心地笑了,说:“老师你放心,我们今后会把普通话唱得比说得更好听!”我一边笑着,一边在想象方言与普通话汇为同一支曲子的妙处。
  到我这儿来的学生真是太多了,以至记不清每个人的名字。唯有孙强民,让我难以忘怀。他来报过四次名,考了四次,每次的成绩都有变化,时高时低,最好的一次成绩是二级甲等。许多学生考到了二级乙等,就欣喜若狂,可是唯有他每次拿到成绩总有一丝不满。在他第四次拿到成绩后,他没有离开,等了一会儿,他终于对我说:“老师,能给我几分钟的时间吗?”我放下手头的事儿,说:“还是不满意吗?”他咬着嘴唇,答道:“是不满意。我就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考得更高些。播音员的标准……”我知道他是“广播电视节目编导”专业的好学生,几乎门门课程都是优,这种好强的学生现在并不多见,我看着他说:“今天中午我来帮你诊断一下,看看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训练。”从此几乎每天中午,他都要到我的办公室来,我发现了他的语音含有盐城方言的一些特点,为此给他专门挑选了一些词汇和文章进行训练。之后有两个月的时间没见他的身影,终于有一天他带了一支录音笔来,告诉我说:“老师,这下好了,我可以不用每天中午来妨碍您休息了,但是还要请老师听了录音,帮我指出问题啊。”看着他明显瘦了的脸庞,便问他:“录音笔怎么来的?”他笑了笑,轻声说道:“牙缝里省的。”
  在我的办公室里,每天都会有这样一些语音的旋律在耳边奏响,那些言语的音符发自一颗颗年轻的心间,那些朴素的情感激荡在语句和声调之中,向上的意愿、南腔北调的语言交汇成一首令人振奋的乐曲,让我们记住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