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两杯米饭

作者:陈 飞




  那是两年前的一个夏天,午饭之后,教室里热闹极了。同学们有的下棋,有的写作业,有的讲笑话,有的小声地唱歌……在一片嘈杂声中,耿老师手里捧着两杯米饭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耿老师环视了一下大家,笑眯眯地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两杯米饭’的实验。”
  “咦?这是个什么样的实验呢?”同学们小声议论起来。耿老师举起两个透明的塑料杯,每个杯子都盛满了雪白的米饭。
  “这是老师刚从食堂的蒸锅里盛来的米饭,这些米饭是在同一时间煮熟的,现在还热着呢。”说罢,耿老师把两杯米饭放在讲台上,举起其中一杯,说:“实验现在开始。首先,全班同学对这杯米饭真诚地说一些善意的话。”
  同学们又兴奋,又好奇,依次上去与那一小杯米饭“说话”。
  “啊!你真纯洁,白得像雪!”“小米饭,你如白玫瑰般一样美丽!”“香喷喷的米饭,你一粒粒多晶莹啊!”
  轮到我了,我握着拳头,有点儿紧张又有点儿兴奋地走上讲台,羞怯地对这杯米饭说:“米饭,你给予我营养,使我身体健康,谢谢你——”我有一种奇特的感觉,感觉到自己不是在对米饭说,而是对一个小精灵说话。每人都说完了,老师把这杯得到赞扬与感恩的米饭密封起来,并贴上标签:“我很喜欢你”,然后放到一边,又举起另一杯米饭,笑着说:“现在我们‘认真’地对这杯米饭说恶意伤害的话。”同学们更加好奇了,说话的声音也大了。
  “你真讨厌。”“我看见你就想吐。”“你真恶心,长得真丑……”
  又轮到我了,我小声地冲着米饭说:“你是我见过的最令人作呕的东西!”——我们够残忍吧?同时我感到这杯米饭似乎非常难受。
  老师把这杯受到辱骂的米饭也密封起来,贴上标签:“我很讨厌你”。之后,老师把这两杯米饭放在书架上,并宣布:“游戏结束,下面我们要耐心等待实验结果。”
  三天过去了,老师从书架上把那两杯米饭拿下来展示给大家看,大家传看着两杯米饭,接受善意的夸奖的米饭出现了几个小黄点;而接受恶意伤害的那杯米饭出现了好几处棕色的斑。
  五天过去了,老师再次让我们传看着两杯米饭,我们再一次发现,受我们责备、辱骂的那杯米饭出现了几大块黄、墨蓝、黑、血红的霉斑,好多女同学都不敢看;而受我们夸奖、赞扬、感激的米饭只有几处出现了一种好似雪糕融化的霉斑。它们的差异真大啊!老师又把两杯米饭放回书架上。
  七天过去了,老师再一次把两杯受到不同“待遇”的米饭拿给我们传看,哇!被恶意伤害的米饭全黑了,几个女同学干脆捂着鼻子,皱着眉头不去看。而接受善意赞扬的米饭只有几处浅棕色的霉斑。
  老师笑着问:“大家对这次实验有什么心得吗?”教室里静了下来,我们纷纷举手发言,最后得出结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善待和感恩身边的人;如果我们经常恶劣地对待一个人,那么他就会失掉信心;如果我们对一个人充满善意,经常赞扬或感恩他对我们的帮助,就会使他良好的品质长久地保持下去。”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两杯米饭又不是人,怎么会听懂人话?接下来,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著名的水结晶实验。大意是:日本的一个科学家给水瞬间降温并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让人对它说赞美和善意的话,水结晶体就排列成美丽的冰花、莲花形状。反之排列的图案就很丑,很散乱。老师告诉我们,物理学家说物质是有能量的,人说话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波,也是有能量的,其实人的思想意识也一样,会有力量影响人。所以,要从心灵深处善待和感恩他们,感恩所有为我们付出的人,即使他像一杯米饭一样微不足道。
  (指导教师 耿秀华)
  
  评:细细品味
  这个比喻很精妙!把米饭说成“小精灵”,既形象生动,又让读者感受到了“我”在施与赞美和善意时心里的美好。
  因为说了坏话,“我”感到这杯米饭非常难受,看似闲笔,却是作者真实的心理感受。
  “三天”“五天”“七天”,这三个自然段的描述,对下文“最后结论”做足了铺垫。
  
  [整体评析]
  这是一篇很出彩的作文,无论从谋篇布局、文章立意,还是从修辞、用词等角度看,都显示了小作者的娴熟技法。作文题目很普通,然而跟着小作者的文字读下去,感觉身临其境,走进了实验室。充满了有趣、好玩、参与、思考和探看的兴致,当然还有悬念。从这个角度看,小作者一开头即抓住了读者的兴趣。小处落笔,高处提升;情节起伏,层层递进;文字流畅,叙写生动,这些都是这篇作文的亮点。
  (点评 陆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