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背影

作者:郭全喜




  我18岁那年,在离家三十多里的学校求学。时间长了,父亲步行来看我,带来我爱吃的饭菜。当送父亲走出校门即将返回时,我不由自主地张开了嘴:“爸爸……”泪眼蒙眬。
  “怎么?”父亲转过身,关切地望着我,“还缺什么吗?要不要再留点儿钱?”说着把手伸进了口袋。
  “不……不,我不缺钱,真的,爸爸,快走吧,天快黑了。”
  爸爸执意让我先走。我走进学校,偷偷躲在校门后,看着父亲离去。直到他的背影从我的视线里消失,我才慢慢转身。父亲回去了,带着对我的牵挂和期望。父亲老了,真的。想想父亲那满脸的皱纹和鬓角的白发,父亲生活的点点滴滴再次浮现在我的眼前。小时候,父亲做点儿小买卖,时常顾不上吃午饭,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数着那些角角分分,闭上眼睛也能想到父亲数钱的动作和神态。
  一个周末回家的路上,夕阳西下,远远看到一个身影,我一眼就认出是父亲。只见父亲弓着腰推着小推车,奋力前行,看得出,他绷紧了全身的肌肉和神经,使出了全身的劲儿,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我顿时觉得这是世界上任何高明的画家也无法描绘的曲线。我急忙跑过去,用尽全力帮父亲拉车。第二天早晨,当我醒来问妈妈:“爸爸呢?”“锄地去了。”我的心一颤,泪水不禁溢满双眼……父亲就像一辆超负荷的马车,驶在今天,驶向明天……
  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父亲病倒了,攥着父亲那干树枝一样的手,望着父亲那瘦骨嶙峋的身躯,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流,千言万语哽咽在心头。父亲吃力地睁开眼睛,断断续续地叫着我的乳名:“……不哭,你当上了老师,爸爸……高……兴,好好……干。”我流着泪,瘫软在父亲的身边。
  父亲走了,走得那么突然,那么安详。我明白了父亲临终的话,那朴实而又真切的话!父亲教会了我做人处世的道理,告诉了我对工作要勤勤恳恳。父亲在我生命中留下了不同寻常的光辉,这光辉足以照耀我一生。
  而今我站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上,尽管这条路也比较艰难。多少流泪的日子,多少徘徊的黄昏,多少落魄的夜晚,多少迷惘的清晨,只要想起父亲,我便会勇敢地往前走。在父亲无言的感召下,在父亲朴实的身影中,我感受了坚韧,我接过了自信,我看到了爱心。为了所有父母的心愿,驾着教书育人的马车勇敢地向前,向前!
  
  评:细细品味
  这两句对话既朴实又生动,把父亲对孩子满腔的爱和“我”跟父亲的依依难舍的情感表达得恰到好处。
  应当说“数钱”也是一个细节,但由于用的是叙述语言,尽管也很感人,但感染力相对于先前的描写略弱。
  把一个象征父亲的贯穿整篇文章的形象矗立在这里,为文章结尾做好了准备。
  只有触感才有发现,这是一个让人心疼的发现。
  把父亲的形象和对我的感召紧紧结合在一起,主题更鲜明了。
  
  [整体评析]
  文章很感人。这很不易,我们看到的许多文章都很缺乏这种力量。感人是一种力量,读者知道,写者更知道。感人的力量来自朴素、真挚的情感,来自清朗自然的文字,来自生活中最细小的细节。而这里面,作者用“校门前送父亲”“帮父亲推车”“在病危的父亲床前”几个细节生动地写出了一个最普通的父亲,那是儿子眼里最普通的父亲,也是每一个读者自己的父亲,父亲不华丽也不空洞,却实在真切,棱棱角角地刻在我们心中。作者的工夫也在这里。大爱产生大美,大爱是由一个个小爱组成的,大美却源于朴素和自然。
  (点评 王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