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争当友谊的小使者

作者:王素静




  今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读了《奥运编织“友谊”纽带》这篇文章。刚读后,我深有感触。奥运赛场上的你争我夺,竟然也有高尚的友谊?是啊,一提起竞赛,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敌对”。你看:拳击,不是要把对方击倒吗?击剑,不是要把对方刺中吗?表面上看,几乎所有的竞赛项目,都是把对方打败,而自己获胜。其实不然。赛场上看似的敌对,实际上是一种“面对”,就是比赛双方共同面对更高的目标,不是吗?现在你比我快,我就跑出个比你更快来;现在你比我高,我就要跳出个比你更高来;现在你比我强,我就要赛出个比你更强来。所以共同面对一个更高的目标,比赛的双方并不是敌人,而是并肩携手拼搏的朋友,比拼并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在共同的拼搏中加深了解,建立友谊,不是吗?拳击比赛前,拳击手不是要互相“拱手”,赛后又要互相“碰拳”吗?足球比赛开始前,双方队长不是要互赠队旗,赛后队员又会互换球衣吗?这是什么?这就是友谊。一种高尚的友谊,一种奥林匹克倡导的友谊。
  奥运会上,各国运动员用顽强的竞技,用亲密的交往,编织了优美的友谊的纽带。
  让我们聆听那些感人肺腑的友谊故事吧:当种族歧视猖獗的时候,赛场上的白人运动员和黑人运动员却能热情拥抱;当发现后面的选手要奋力超越自己的时候,却能主动闪出位置以免挡住超越者;当对手比赛设备出了问题时,却能慷慨相助;而国际奥委会主席日理万机,却要邀请一位世界冠军到总部参观……我们不难理解,这就是友谊精神,是奥林匹克的友谊精神。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曾经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说得真不错,当志愿者远赴他国为两国的友好作出贡献时,我们能不为这种真诚的友谊而感动吗?我们能不为奥林匹克的友谊精神而高唱赞歌吗?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握手,是世界和中国的一次伟大盛事。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时,我们少年儿童应当做好准备,争当友谊的使者,把友谊送给各国运动员,送给各国来宾,送给周围所有的人。请听我们的友谊宣言吧:
  不要说你我只是对手,
  我们都是真诚的朋友。
  友谊在金牌上闪烁,
  友谊会更加深厚。
  不要说你我只有争夺,
  我们还是真情依旧。
  握手相拥还有祝福,
  欢声笑语永在心头。
  红黄蓝黑绿结成彩带,
  五洲四海组成的星球更可爱!
  
  评:细细品味
  文章一开始用“竟然”一词提出我的疑惑,用“其实不然”“实际上”等词表明我的豁然。用拳击中的“拱手”,足球赛后的“互换球衣”彰显友谊的高尚,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但层与层之间的过渡太过突然。
  真实的故事再现了拥有友谊的美好,哲人的话论证了友谊的高尚,志愿者的“贡献”成就了我的感动,奥林匹克的友谊精神造就了我的向往与期待。本段最后用反问的形式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用诗句结尾,升华了主题——争当友谊的小使者。抒发了作者渴望和平、进步的美好愿望。
  
  [整体评析]
  本文采用了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法。正标题提示中心论点,副标题明确了写作范围和体裁,这种方法能使读者对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首先有一个全面了解,值得学习。
  文章立意好,感受深,中心明确。作者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复述原作,而是抓住“顽强的竞技”“亲密的交往”“编织优美的友谊”这一中心,联系实际,列举具体事例,用词造句恰如其分,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文章结尾的宣言,既回答了题目“争当友谊的小使者”这一主题,又将全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文章针对性强,发挥适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点评 贺秀英)
  
  点评者简介
  贺秀英,小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承担了中央教科所“个性化作文与教学同步”实验课题。自此课题实验以来,曾有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省、市级一、二、三等奖。所指导的学生作文在《语文世界》《个性化作文》等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