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与园所教研环境的调查分析
作者:韦小冰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分析,目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园所教研环境的状况,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发展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成就集中体现在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上;不少教师在工作中感觉“以前所学理论与实际教学有很大出入”,认为通过参加教研活动产生了专业发展的迫切感。在谈到如何才能通过改善教研活动来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时,教师们普遍认为:教研应根据本园情况,尽量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园领导对教研活动的引导水平;让全体教师都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去;加强园所与外界的联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等等。
2.园所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些便利条件。
幼儿园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了一些便利条件,如提供丰富的幼教理论书籍及刊物供教师自由查阅和使用;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和园内外教学观摩活动;超过半数的园所在师资培养上有“以老带新”的惯例,等等。
3.教研活动的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数幼儿园的教研活动能定期举行且有一定的主题。教研活动的内容,一般是有关新观念和新理论的学习(占79.8%)、保教的组织技能和教育中遇到的难题,而对“教师职业操守”的培训重视程度不够(仅占11%)。另外,教研活动中有保育员参与的仅占23.9%。当然,也有个别幼儿园的教师反映,因教研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有时幼儿园也会单独组织保育员开展教研活动。
调查了解到,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普遍较高(72.5%),且其参与教研活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上的需要。但通常的情况是,当研讨的主题切合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时,往往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当主题的理论性过强,教师感觉与自身工作实际有距离时,大多会表现得较为被动或消极。另外,据教师反映,教研活动的主题和形式通常由园领导或骨干教师确定,普通教师基本上没有决定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时研讨的内容大多是与幼儿园正在研究的课题有关,但由于自上而下的课题较多或互相重叠,不少教师只是忙于按照专家的意见执行任务,思考的空间和深度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研讨的实效。影响教研活动实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14.7%)参加教研活动的动机不强或缺乏正确的认识,如有教师认为参加教研活动是“上级有规定,不能不参加”,等等。
二、思考与建议
1.园所良好的整体氛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幼儿园长期以来形成的园风、学风等,必然会对幼儿园开展的教研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参与其中的教师。良好的园所整体氛围能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人际氛围。调查发现,五所一级一类园均能形成民主、宽松、自由和积极向上的整体氛围,加上园领导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重视教研的态度,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教研过程中普遍能树立起合作的意识,平等互助、真诚相待,这对于支持教师个体以及群体的专业发展都大有裨益。然而,幼儿园在发展园所内部支持系统的同时,也应努力拓展来自外界的支持系统,如与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展开观摩交流,积极宣传教研成果,争取家长的配合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等等。这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完善和落实教研制度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完善的教研制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目前,各园所的教研制度都较为完善,不少幼儿园都针对园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重视利用园内资源开展园本培训。但笔者认为,幼儿园除了完善现有的教研学习制度和交流汇报制度外,还应通过改善师资管理,唤起教师自发参与教研的主动意识,激发教师谋求专业发展的动力。
3.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目前,教师对教研活动主题和内容的确定缺少发言权,影响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及其专业发展。为此,园领导应该明确,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应该把教研活动的自主权还给教师,允许教师根据自身工作存在的困惑,确定教研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决定教研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调查还发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技能上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换言之,教师接触到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并没有进一步内化成为指导日常教学行为的准则。另外,幼儿园肩负着为幼儿和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教师不但要积极提高业务水平,还应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提高做好家长工作的能力,而当前的教研活动对这方面内容却很少涉及。职业道德观也是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教研中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都表明,无论是教研活动的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待改进。
4.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教师的职业倦怠不容忽视。
调查中发现,尽管教师对职业的总体满意度较高(72.4%),但感觉工作压力仍然很大,“考虑转行,不打算继续当教师”的比例竟高达33.9%,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师的学历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是对职业的正确认识并没有同步提高。在心生去意的教师群体里,过半数教师的教龄已达到甚至超过了10年,可见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段。结合相关情况进一步分析,工作负担过重、未能在当前岗位上挖掘创新的源泉可能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的重要原因。另外,教师在工作中忽视教学自我监控和反思也是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原因之一。针对这种倾向,幼儿园一方面应加强教研活动中对职业价值观的探讨,帮助教师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应查明导致职业倦怠感产生的问题所在,展开针对性的、系统的改善工作。
5.对教研活动中专家指导的一点看法。
专家指导是教研活动开展的形式之一,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调查中有部分教师反映专家们各自观点不一,加上教师未形成自己的思路,所以产生了“不知道跟谁走”的迷惘;某些专家的指导忽视园情、高谈理论,使得教师感觉“摸不着边”,难以转化成具体操作。其实,作为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和理解专家的指导,不能迷信专家,更不能不加思考地盲目跟从。因为专家参与的作用应该是拓宽教研的思路,为共同提高园所的保教质量服务。专家和园所之间不是上对下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另外,专家在参与教研活动或指导幼儿园做科研时,也应该考虑幼儿园的具体情况,积极思考如何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